“粮田”变“良田”的丰产秘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走笔
11月2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玉门举行,参会代表实地观摩了玉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大家在交流碰撞中互学互鉴,汇聚起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的磅礴力量。
“巴掌田”变“整片田”
深秋时节,玉门千里沃野,呈现出一幅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园画卷。昔日荒芜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前,我们村的这些田地小而不平、四处分散,被当地群众称为‘鸡窝地’‘巴掌田’,大型机器无法下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田平了、路宽了、渠通了,现在大型机械来去自如,种地省事多了。”黄闸湾镇黄花营村村民刘永贵说。
今年9月份,玉门市黄闸湾镇黄花营村按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水能节、碱能排的设计要求,以每亩3200元的标准,新建水井河混灌区肥水一体化高标准农田3.58万亩,并坚持水、田、林、电、路、渠、农技“七配套”同步推进,建沉砂池10座、渠道54公里,铺筑田间道路105.2公里,新植防风林带579亩,架设输变电线路15.1公里。
“玉门市通过小田改大、互换并地、拉方平直等方式,建成项目区地块由原来72000余块减少至2000余块,农户平均地块由10至15块减少至1块,块均面积由1至2亩扩大到100亩左右,新增耕地面积19672亩。同时在农田里采取水肥一体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等综合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说。
近年来,玉门着力打造“百亩块”“千亩方”“万亩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玉门样板,截至目前,玉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占市属耕地面积的43%。
“望天田”变“高效田”
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的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全程机械化作业,暗网管灌,水肥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了数字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农户通过“家里看、掌上管”方式实时监测农田的病虫害、气象、土壤等情况,还可以自动拧开阀门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通过精准化管理,准确掌握作物需水需肥时机和用量,确保了作物科学种植、精细管理、丰产增收。”马玉军说。
在玉门市下西号镇石河子村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无人植保机、打包机、收割机、犁地机等大型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让农民从会种田变为种上“智慧田”。
“过去施肥喷药,有的区域无人机没法降落,就飞不到,还得靠人力。现在,路都平坦了,无人机能飞到田里的各个角落,喷药高效又精准。”下西号镇石河子村村民王鹏感慨道,以前小型播种机一天作业20亩,现在大型机械作业上百亩。
同时,西号镇石河子村还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农田保水期延长了6—7天,玉米用水量由780方降至350方,节水430方;小麦用水量由400方降至200方,节水200方,亩均节水55%、节肥30%以上,农田抗旱减灾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玉门市引进优良品种、北斗导航系统、精量播种、深翻深松、水溶专用肥、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滴灌和空地一体植保等关键技术进田,试验推广的小麦浅埋滴灌种植模式,推行玉米宽窄行密植水肥调控吨粮田种植技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小麦亩均产量达50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提高150公斤左右,粮食亩均增产10%到20%,吨粮田面积占到40%以上,带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26万亩,推动粮食生产向高质量发展。如今,在科技加持下,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效益倍增的“高产田”。
农民变工人
“土地流转后,不仅解放劳动力,还让村民的收入多元化。我把自家的30亩地流转合作社,一亩地流转费600元,一年能领到1.8万元的流转费,闲暇之余,还在附近的合作社打工,一年能领1万余元的工资。”下西号镇石河子村村民黄宏星说。
据悉,高标准农田集中流转种植后,农户除获得每亩600至8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户均至少解放富余劳动力一人,优先推荐组织在市区三个园区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转地不失业、转岗再增收,人均务工净收入达到1.8万元左右,户均综合收入达到4.2万元,确保了农民土地流转后收入不降且增,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玉门市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托管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土地流转租金由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每亩300元增加到建设后的每亩700-800元,村集体每亩收取50元托管服务费,项目村平均新增耕地率9%,全市各村平均新增耕种面积600亩,新增流转收益30万元以上。
玉门市高标准农田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激起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滴灌带厂、粮食烘干厂、有机肥厂、编织袋厂、秸秆综合加工等村办集体经济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此外,玉门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注重与壮大特色产业相结合,建成高标准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助推建设四大万亩基地、三大亿元集群。
玉门市只是我省探索创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省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省35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98.6万亩,占年度任务的83.2%,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巨大功效。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袁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