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民勤县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促农持续增收

2024年03月01日 甘肃三农在线

民勤县坚持把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作为首要任务,落实调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等“一调四增一降”措施,实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一产增加值达到54.97亿元,同比增长6.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5.79元,同比增长8.7%,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更加坚实。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

发展产业“带”增收。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粮经比例,提高经济作物比重。持续推进“4+1”特色主导产业扩面增量,蜜瓜、茴香、葵花、果蔬等节水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0%,达到65万亩,肉羊饲养量达到425万只,确保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连续出台扶持政策,将60.57%的衔接资金1.47亿元用于培育壮大蜜瓜、茴香、葵花、果蔬和肉羊为主的“4+1”主导产业,温室人参果、沙葱等“十万元棚”达5796座,群众来自“4+1”主导产业的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70%以上。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思路,鼓励农户发展以肉羊为主的小牲畜养殖,实现畜牧业发展重点镇户均1座暖棚、一般镇户均存栏肉羊30只以上。三是延伸产业价值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挖掘品种资源,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壮链、补链发展。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推进综合利用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延链条、增种类、扩产能、提效益。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进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龙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农产品加工率达54%。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种养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所有发展种养产业的群众参与生产经营,享受增值收益。

务工就业“促”增收。一是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应转尽转,收入稳中有增,2023年组织输转脱贫劳动力14505人,创劳务收入4.64亿元,为9606名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424.83万元。建成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工厂)11家,鼓励143人脱贫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施以远景集团为“链主”企业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4个,帮助5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人口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二是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合理有序开发公益性岗位,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2103人,确保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有弱劳力、半劳力或存在就业困难,且自愿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三是支持群众就业创业。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对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落实“发送一条就业信息、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进行一次就业培训”的工作要求,助力335名新成长劳动力稳岗就业。鼓励群众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地摊经济”“电商经济”,给予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鼓励群众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瓜菜销售旺季走进商业店铺、产业园区和基地、温室大棚短期打工,走出家门做“小生意”“小买卖”,利用农闲增收致富。

盘活资产“变”增收。一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促进群众获得更多资产收益。通过土地流转和整合,将分散的小块农田整合成大块,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鼓励群众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农户承包地经营权,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二是提高土地利用价值。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保护项目,实行土地轮作休耕等措施提高农村土地利用价值,帮助群众增收。三是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盘活闲置资产,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房前屋后、零星地面上打造适宜自家的“庭院经济”,进行特色种植,让百姓的“方寸地”“巴掌地”,变成“创收地”,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政策扶持“保”增收。一是落实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低保、优抚对象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供养补助等资金,确保政策兜底保障的群众收入稳步提高。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966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1万元、草原奖补3278.7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718万元等惠农资金,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为3706户7181名兜底保障对象发放低保金3565.99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713.59万元,为2625户7720名农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69.4万元,为符合条件的2041名农村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51.366万元,为符合条件的3563名农村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44.718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是实行奖补支持。制定出台产业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种植养殖补贴,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农产业贷”等金融支持政策,发放“富农产业贷”354户6644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9户4656万元,完成农业保费2425.2万元,占下达任务的99.6%。鼓励群众发展生产、务工就业,实现稳定增收。三是实施消费帮扶。持续投入财政专项促消费资金,打造“乐享消费·惠动民勤”系列促销品牌,开展农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社区活动,用好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支持线上、线下销售,防止农产品滞销卖难。

节本降损“缩”减负。一是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引进推广新型智能化农机设施设备,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推广高效节水种植模式和灌溉技术,改善农村耕作条件,推进规模养殖场节水化改造,减少农业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服务,指导群众因地、因时、因苗、因墒落实相应增产技术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强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推广抗旱保墒等适用技术,减轻灾害损失。为受灾群众发放叶面肥35吨、化肥2700吨、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466万元,确保受灾群众减产不减收。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将葵花、茴香等特色产业纳入保险范围,险种达到13个,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经济损失。三是减轻群众支出负担。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作用,落实教育帮扶资助、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搬迁安置补助等政策。为40户存在因病因学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发放“防返贫救助金”78.34万元。深化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抵制铺张浪费和人情攀比,减少群众支出负担。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