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而较为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地上植株和块茎都能发病。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马铃薯产重和品质影响极大,一般亩减产30%左右,严重时造成绝收。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及防治。
一、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能够危害叶片、茎秆和块茎,也能够侵染花蕾、浆果。叶、茎部的主要症状是,首先从叶尖开始出现似水烫了的绿色病斑,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圈,当湿度大的时候,病斑很快扩大,并且叶背会出现白色絮状霉层,即病原菌。块茎上的症状是首先出现淡褐色的病斑,病斑略凹陷,当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会产生白色絮状霉,受病菌感染,块茎就会出现腐烂。如果土壤湿度小,病斑就呈褐色干疤,一般植株叶部感病以后,块茎也会受到侵染。
二、防治方法
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早熟品种,适时提早收获。
(二)种薯处理,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也可用200倍液福尔马林溶液浸种,然后堆积并覆盖严密,闷种2小时,再摊开晾干。
(三)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播前精选无病薯作种薯,可减轻种薯带菌,减少田间中心病株;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河川区及时灌溉,促进植株生长;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来源,为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轮作倒茬,对于往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应当避免重茬种植,可以与豆科、禾本科等非茄科类作轮作倒茬2年以上,能够显著降低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五)药剂防治,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清除中心病株,此时药剂防治效果最好。用40%烯酰吗啉悬浮剂(亩用量20—30克)或60%霜脲·嘧菌酯(亩用量30—40克)兑水3喷雾器进行全田喷雾。7~10天后再喷药一次,连续喷2—4次,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
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田间发病重,在马铃薯收获前10天,要将地上部茎秆割掉,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的薯块一定要经过晾晒并严格剔除带病薯块,以防储藏期引起烂窖和第二年将病菌带到田间。
技术服务热线:0932-5905900
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4年7月22日
来源:岷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