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全力构建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武山县紧盯打造全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高地目标,按照“六抓六化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优化“一区五片两带”蔬菜产业发展布局,狠抓“政策引领、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品牌培育、市场营销、链条延伸”六个重点,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4.6万亩,产量77.8万吨,预计产值25.4亿元。
一、抓政策引领,优化布局促转型
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和富民增收主导产业,高位推动谋划。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武山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6年)》,明确了近三年的蔬菜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发展重点。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并印发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实施方案》《武山县2024年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奖补工作实施方案》等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蔬菜产业倾斜。通过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不断夯实基础、优化布局,助推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抓基地建设,扩大面积促规模
按照“一区五片两带”蔬菜产业布局,在渭河川道区,着力推进设施蔬菜钢架大棚建设,今年在城关镇、洛门镇、山丹镇、鸳鸯镇、马力镇、高楼镇、滩歌镇等10乡镇新建钢架大棚9000多座4575亩,建成集中连片钢架大棚生产示范点12个,进一步提升全县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在浅山半干旱区和二阴山区,大力发展豆角规模标准化种植,今年在城关镇、马力镇、四门镇、鸳鸯镇等11个乡镇打造豆角规模生产示范基地24个9500亩;坚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基地,在滩歌镇、马力镇、龙台镇、山丹镇等乡镇,新建食用菌种植基地5个,建造食用菌生产大棚120多座,生产木耳、香菇、滑子菇等食用菌,推动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双增收。
三、抓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促提质
加强与中国园艺学会、省农科院、甘农大等院校合作交流,积极引进转化适宜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不断提升科技化生产水平。先后在城关镇清池、洛门郭庄、山丹镇周庄等村建立技术试验点,配套发放石灰氮、菌肥、生物有机肥,开展石灰氮高温焖棚、连作障碍治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生产技术示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蔬菜良种更新升级,先后引进并推广种都绿香剑、种都尖叶先锋等蔬菜新品种23个。通过与中国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联系,引进精量电动弥粉机和生物农药微粉剂,在城关镇、洛门镇等乡镇推广应用20台(套),促进设施蔬菜病害防治轻简化。
四、抓品牌培育,提高品质促效益
牢固树立“绿色、有机、健康”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成功注册“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统一使用“陇上菜都”等蔬菜公用品牌商标;政府部门牵头开展包装设计、品牌推广,目前已统一设计制作武山番茄、武山莴笋、武山豆角、武山马铃薯等蔬菜包装箱、包装袋;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今年计划认证蔬菜绿色A级食品6个,目前已完成环境采样、产品送检。通过品牌创建,不断提升武山蔬菜核心竞争力。
五、抓市场营销,织密网络促流通
建成洛门郭庄、马力余寨、山丹周庄等蔬菜产地市场12个,形成了以洛门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企业为中心、乡镇农贸市场和产地蔬菜交易市场为基点的蔬菜产销链条;持续做好与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传统销售市场对接,构建起了包含全国24个省市在内的武山蔬菜营销网络;引进重庆金风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甘肃省武山县乡村振兴产业赋能中心,发展数字农业,打造线上交易中心,拓展蔬菜线上销售网络。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全面拓宽蔬菜销售渠道。
六、抓链条延伸,织密网络促增效
加快推动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有效提升蔬菜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依托高原夏菜优质特色产业集群,已申报实施高原夏菜精深加工、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发酵蔬菜产业建设等项目,目前,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正在购置相关生产设施;支持拓展产业链,扶持尚佳农业建成蔬菜包装箱生产线,扶持洛门镇2个蔬菜专业村新建制冰车间,全县蔬菜包装、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紧盯招商引资,与安徽菜大师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管世纪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省外企业在供应链、预制菜、净菜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挖掘精深加工潜力,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来源:武山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