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帮扶资产后续管理 突出项目资产效益发挥——定西市多措并举加强加强帮扶资产后续管理
定西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级抓统筹、县区抓落实、乡村抓具体”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摸排2013年以来各类帮扶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稳步推进帮扶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排摸帮扶项目资产274.5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1.72亿元,占比22.41%;公益性资产142.53亿元,占比51.91%;到户类资产70.49亿元,占比25.67%。共确权帮扶项目资产274.56亿元,确权率100%,累计发放确权证书43722本。
一、健全制度促规范。制定《定西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的实施意见》,从帮扶项目资产摸底登记、确权移交、落实责任、运营管护、盘活使用、收益分配、依法处置等7个方面全过程实行严格规范管理。督促7县区按照省市帮扶资产管理相关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管理办法,制定了公益性资产管护制度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方案。结合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调度会,对帮扶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常态化调度和安排部署,通过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帮扶项目资产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从制度上防范资产流失损失和闲置浪费,实现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确保帮扶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作用。
二、聚焦职责强监管。将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纳入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进一步压紧压实市、县、乡、村各级监管责任,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市级行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行业领域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对各自领域管理的帮扶资产开展监督检查。县区政府对本县域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负主体责任,把帮扶项目资产监督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局中安排部署。乡镇政府履行日常监管责任,常态化组织开展资产运营管护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村级组织对确权到村集体的帮扶项目资产负具体监管责任。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绩效评价机构,对资金项目实行全过程绩效管控,及时预警纠偏,把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全面规范项目资产运营程序、提升项目资产使用效益。
三、强化培训增效益。一是政策培训到位。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以县区为单元,对资产管理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乡村业务干部常态化开展帮扶资产管理政策培训,通过“村内练、乡内比、县内赛、市内晒”,不断提高基层干部业务水平。编制下发了《定西市帮扶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资产移交工作指南》,界定工作范围,明确工作程序,统一工作口径,开展精准化指导。二是督导调研到位。每年结合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督导调研,对全市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情况开展了集中督导调研,现场帮助县级政府、部门和乡村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三是分类管护到位。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实现帮扶项目资产有人管、能使用、见效益。对公益性资产,由行业部门根据行业规定,完善管护标准和规范,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通过调整优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监测人口参与管护。对经营性资产,明确了运营主体、经营方式和期限,运营各方权利及义务,做好风险防控,管护经费根据运营方案原则上从经营收益中列支。对光伏电站等专业性较强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维护。对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村级组织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帮扶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
四、营造氛围抓宣传。积极组织县区编制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策“明白纸”,紧紧围绕衔接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最新政策,紧扣支持内容、对象、方式、标准、程序等关键环节,确保广大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一纸在手、一看就懂,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强全民参与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帮扶项目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公告公示制度,采取分级分类的形式进行公告公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项目安排、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切实保障脱贫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乡镇、村按照“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对本级项目资产受益农户名单、资产处置等情况均通过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告公示。特别是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村入户、微信平台、大喇叭等方式,将公告公示进一步下沉,确保资金项目资产管理使用的透明度。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