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以“做大基地、做强企业、做优品牌”为思路,创新推进中医药种植提质、延链强链、质量管控、品牌提升等模式,全力提升中医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渭源白条党参”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年产干药3.25万吨,产值近10亿元。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的中药材、药食同源类商标达165个,其中“渭水源”“亳春堂”等企业商标,让“千年药乡”“党参故里”的美誉更加浓厚,进一步助推了全县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种植提质”工程。紧盯建设全国中药材标准化绿色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供应保障基地目标,全面开展种质资源保存、品种提纯复壮、种质鉴定等工作,着力提升原药种植质量,创新推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投资1100万元在新寨、清源等10个乡镇实施党参、黄芪、当归三个“百千万”工程和有机药源基地。引进省农科院、北京同仁堂等技术力量,通过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标准化技术培训等方式,建成党参种子生产基地4000亩、种苗生产基地1.5万亩,建成万亩中药材(党参)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1个和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党参)2个5万亩,辐射带动党参种植面积达13万亩。
实施“延链补链”工程。紧盯建设“全国精制饮片加工基地”目标,积极构建中医药精深化加工体系,全力提升中成药生产技术质量水平、二次开发水平,大力开发推广中医药保健食品、药膳等系列康养产品,不断壮大中药材、中药饮片、制剂生产、成药生产全产业链集群,着力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引进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73家、合作社604家,形成年产中药饮片7万吨、中药提取物0.2万吨的生产规模。2023年全县中医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5.6亿元,重点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已有7家企业生产开发药食同源产品48种,上市销售31种,完成产品标准备案24个,2023年药食同源产品销售额达6000万元。
实施“质量管控”工程。立足道地中药材核心产区优势,率先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和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鼓励引导中药材生产企业采取自建、共建、联建方式标准化种植中药材。以服务促监管,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新监管举措,将中药质量安全保障向源头追溯。强化检验检测,建成县、乡、企业(合作社)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三级追溯平台,在县内建成35个中药材种植监测点。投资1000万元建成渭源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具备88项药品项目的检验能力,实现对全县道地中药材党参、当归、黄芪个子货及中药饮片的全检,实现对中药材饮片加工环节的质量监控。
实施“品牌提升”工程。依托“渭源白条党参”国家驰名商标,制定《渭源白条党参区域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等,完善品牌产品准入与退出机制,授权22家企业统一使用“渭源白条党参”品牌。先后参加青岛·定西东西部协作中医药产业链供需对接暨招商推介会、2024中国国际中医药健康服务博览会等活动,赴上海、重庆、杭州、青岛等地开展中医药招商推介8次,签约金额13.8亿元。组织县内8家企业参加2024年甘肃(定西)第一期、第二期中医药线上产销对接活动,引进签约项目2项1.15亿元。结合地理标志保护项目拍摄渭源白条党参宣传片,在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播出,将“渭源白条党参”地理农产品推向全国。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