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种植 品牌化发展——岷县持之以恒推动中药材产业全链融合发展
岷县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的总体思路和打造“四个岷县”的战略目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推动形成了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联农带农效果显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绿色标准出好药。把“种好药”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全县整乡整村全域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印发了当归、黄芪、党参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等“1+4+3”方案,《岷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进方案》等6个指导文件,构建了“政府推动、企业联动、农户行动、技术支撑”标准化种植体系;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的种植结构,坚持“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推广科学施肥和绿色防控,严控农业投入品,建立了专技人员包抓基地建设的专家服务团队。推动全县中药材种植按照整村整乡持续全域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建设绿色标准化示范片带3个3.6万亩,建设500亩以上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63个,面积达22万亩。绿色标准化率达85%以上,面积达到58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5个1.17万亩,示范带动全县建设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6.6万亩。
二是外引内培强主体。坚持“外引内培”和“培强扶弱”双结合,着力培育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达150多家,其中,制药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制药企业1家;种植加工类合作社109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77家。形成了以九州天润、顺兴和、岷海制药等亿元以上企业为龙头,归芪堂、程源、颐和等企业为中坚,益农、宏祥、康泰等合作社为支撑的经营主体矩阵;形成了以中成药、中药饮片为主,中药提取物、养生茶、药膳汤料等延伸的产品格局。构建了龙头企业闯市场、合作社带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持续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链收益。
三是线上线下促营销。中药材销售形成了以中国当归城为核心市场,梅川、中寨等5个乡镇区域市场和其他12个乡镇产地市场的线下交易市场体系。其中当归城市场2023年中药材交易量达到30万吨,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从业人数近2万人,吸引了湖南、四川、河北等外地客商500多家常驻岷县。交易旺季,车水马龙,客商云集。积极发展“互联网+中药材”的电商营销模式,促进线上交易,培育以中药材为主的天猫店18家,拼多多、淘宝、1688、微店等1000多家,发展壮大了以聚和泰为链主的电子商务企业89家,全方位组织开展线上产销对接活动。2023年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到14.2亿元。群众通过中药材种植、贩运、加工、电商等环节增加收入,2023年底全县中药材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以上。
四是科技助力提品质。聚焦中药材产业科研能力提升,成立了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和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岷县中药材试验站,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新成果的转化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当归熟地育苗、日光温室育苗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岷县当归研究院先后转化当归红糖、当归牙膏、当归点心等科技成果,2020年获CMA资质认定。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先后研发出浓缩当归丸、杜仲壮骨胶囊等26种中药制剂,归芪参养生醋饮、归芪酒等10多个保健食品,以及鲜当归美容水、美肤水等系列化妆品,初步形成以膳食饮片、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物、化妆品、保健食品为主的中药大健康产品格局。先后培育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企业完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达到10家。累计选派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222人,组建县级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团,开展科技服务。强化农业装备支撑,开展农机具引进研发,研发出微耕机、采挖机等适宜我县山地作业的农机具。加快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充分集成和组装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要素,中药材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五是一以贯之创品牌。实施以岷县当归为主的“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构建完善了以岷县当归“甘味”品牌为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为支撑的岷县当归“甘味”品牌体系。先后获得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原产地标记等28项殊荣,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岷县当归)1个、企业商标品牌7个。“佰质归”“马烨仓”“狼渡滩”3个企业商标品牌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农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4个。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