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多措并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
近年来,临洮县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要求,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梯田宜机化改造、耕地占补平衡等统筹谋划、有机结合,高质量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高位统筹推进。紧盯“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坚持整体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编制《临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按照“山区抓千亩、川区抓万亩”的要求,在沿洮灌区、引洮灌区、四大流域(站沟、改河沟、峡口沟、漫坝河)和旱作农业区“四大板块”,分区域谋划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128万亩。其中,沿洮灌区建设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农田为主,引洮灌区、四大流域建设以管灌、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区主要建设高标准梯田。截止2023年年底,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7.85万亩、完成投资2.45亿元。
二、突出要素保障,提高建设标准。抢抓国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利好政策,主动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累计争取到中央和省级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2.91亿元,储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个,分年度、分区域逐步推进实施。同时,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县级财政资金难以保障、群众筹资筹劳困难,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探索“县属国有企业+市场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建设模式,通过县属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各类社会资本等多方投资拓宽投资渠道,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施工管理,保障工程质量。严格落实《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实行常规集中约谈、负面清单制度,对施工质量随机抽验、施工单位现场评比,对监理到场情况和工程进度实行周调度,从规划、督导、检查指导等多个层面抓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同时,采取土地流转、地块互换等方式打破村界、地块等方面限制,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耕地撂荒等难题。同时,着眼补齐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生产道路等短板,协调县财政安排资金1675万元,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新建灌溉渠系35.1公里、改造提升水利提灌设施7处、新建和改扩建田间道路44.6公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800亩。
四、创新经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坚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在沿洮灌区、引洮灌区打破地界、流转土地2.3万亩,发展玉米、早熟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作物;在四大流域、旱作农业区新发展万亩以上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特别是连儿湾乡花麻湾村打造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在龙门镇东五里铺村打造的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规模经营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站滩乡井儿沟村打造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生产条件极大改善,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五、加强建后管护,确保作用发挥。制定印发了《临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试行)》,明确了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范围、管护程序、管护资金及其来源,对已建成涉及42个村的18个高标准农田项目设施全部移交到当地村委会进行管护,积极谋划探索购买服务委托管护、引入市场化管护主体等管护形式,着力提升建后管护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用好一亩。同时,针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后续管护难、有人用无人管等问题,县农业农村局定期对各乡镇高标准农田管护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督办;联合县检察院向乡镇下发高标准农田管护检察建议2条,对加强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