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 昔日盐碱滩变身“米粮仓”
金秋时节,硕果丰仓。在景泰县,昔日的盐碱滩,摇身一变成了“米粮仓”,盐碱地治理的新成效正在当地逐步显现。
看着眼前谷粒归仓的丰收场景,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化危害的土地,农作物出苗率低,生长极为受限。
“红跃村重度盐碱地的土壤PH值达到了8.52,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养分贫瘠,对生态和土壤的危害性大,土壤改良迫在眉睫。”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站干部卢洁春说。
草窝滩镇三面环山,属盆地地形,可溶性盐含量普遍偏高,像红跃村等多个村子的土地近年来都开始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生活。今年,景泰县被确定为甘肃省2024年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县之一,全县推进开展2024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该项目总面积10677亩,其中轻度3861亩、中度5516亩、重度1300亩,红跃村也搭上了“顺风车”,建立了轻度及重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核心示范区。
“盐碱地种植农作物,无论是排给水还是‘治地’,‘少量多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卢洁春说。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重度盐碱耕地,卢洁春说,要想治理它,首先要上一些硬手段。
“我们将集成暗管排盐+覆沙+深松耕+灌溉洗盐等多管齐下,综合应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改良措施,有效遏制土地盐碱化,完成基本工作后,再进一步筛选并种植耐盐碱作物,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持续性的良性耕作。”卢洁春说。
景泰县探索“良法”促进盐碱地治理改良,引入“良种”拓展盐碱地利用空间,根据不同盐碱地的特征,协同采用多种治理技术,针对轻度、中度盐碱地为农户发放一些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加强技术指导,加速集成“技术”赋能盐碱地提质增效,让昔日盐碱滩变身“米粮仓”。
“我家今年试验地是轻度盐碱,通过改良以后,玉米长得很好,去年一亩地收了1800斤,今年估计能收2000斤,亩均收入大概四五百元。”景泰县草窝滩镇红跃村村民张明学说。
盐碱地“消”,普通耕地“长”,盐碱地治理改良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据了解,红跃村共有土地5087亩,盐碱地3864亩。经过盐碱地改良,农作物出苗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近年来,景泰县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利用,解决了2万多亩农田盐碱撂荒的问题,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探索了治理之路,土地盐碱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未来,驱“盐”化“碱”所带来的这场山乡巨变仍将继续,农民鼓起来的不仅是钱袋子,还有谷粒满仓带来的精神富足。
来源:景泰三农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