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供销服务体系 全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一、建立农资应急保供体系,
围绕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农资应急保供指挥调度机制,建成以省供销集团农资公司为龙头、161家农资企业、119个农资配送中心、2418个农资经营网点协调联动的社有农资企业应急保供运营体系。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及时掌握种植面积结构,加强与上游农资生产厂家对接,落实国家农资储备任务,确保农资储备品类齐全、数量充足。紧盯春耕、“三夏”等重要时间节点,建立农资应急保供预案,及时向社会公布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录,开展“统购分销、联购联销”“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等业务,动态分析研判农资价格、农民需求等情况,适时调整优化供应结构,有效保障农业生产。2023年,全系统实现农资销售额176.1亿元,较2019年增长48.6%;今年春耕期间,供应各类化肥212.8万吨,农药1822吨,农膜5.4万吨。
二、完善流通服务体系,提升流通服务水平
紧跟
三、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夯实为农服务根基
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创建,坚持增量与提质并重,科学布局、标准化推进,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打造党和政府靠得住、农民群众信得过、服务“三农”过得硬的前沿阵地。提升县级社统筹运营资源能力,指导县级社因地制宜加强对基层社资产、财务、业务、人员等的统一管理,探索实行资产管理、网络运营、项目建设、人员调配等一体化。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服务功能全、社会形象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层社,探索建立联合社和社有企业帮扶基层社机制,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增效。统筹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至2023年底,全系统基层社数量达到1057个,乡镇覆盖率达到86%;村级综合服务社发展到942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9%;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3138个、联合社301个。
四、健全社有企业支撑体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社企分开和社有资本向为农服务主业集中,培育壮大社有企业,全系统建成省供销集团及所属22家省级企业、30家市级企业、165家县级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一体推动社有企业集团化建设、公司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2020年以来,全系统建成21家企业集团,完成53家企业改制,有85家企业建立了市场化的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机制;开展“三降两清一扭”行动,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空壳企业”47户,资产负债率下降到60.38%,费用率控制在3.95%,经营风险有效降低。2023年,全系统社有资产总额104.69亿元,所有者权益40.68亿元,2020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5.86%和10.16%。
五、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顺应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构建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社有企业为龙头、基层组织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配套开展惠农服务平台创建行动,建成县级惠农服务中心62个、乡镇惠农服务平台630个、村级惠农服务站点2829个,形成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接续实施甘肃供销庄稼医院建设项目,建成省级庄稼总医院1所,区域庄稼医院13个,基层庄稼医院77个。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开展“菜单式”“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品牌,将服务链条延伸到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领域,拓展到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各个环节。2023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889万亩次,较2019年增长63%。
六、创新联合社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打造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管理民主的联合社治理体系。优化联合社机
来源: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设合作指导处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