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坚持多措并举 实现粮食生产“三增”
今年以来,庆阳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和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96.02万亩、总产量145.09万吨,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01%和102.2%,同比分别增长0.5%、1.5%;平均亩产达到243.43公斤,同比增长1%,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聚焦粮食安全,强化政治责任保目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会议专题分析全市粮食生产形势,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强化新时代“陇东粮仓”地位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市政府办印发了《2024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在稳面积、强管理、保产量、提质效等方面提出了有力举措。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紧盯秋播、春播、复种“三道防线”,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细算耕地账、面积账和粮食账,按照“坚决保面积、科学增产量”的原则分解生产任务,与县(区)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分阶段制定粮食生产计划,分级建立粮食种植台账,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明确到地块、具体到作物,确保一亩不少、种足种好,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生产任务。
突出耕地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夯基础。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全力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一是严格种植结构管控。全面落实耕地种植结构管控政策,按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引导种植户预留耕地积极种植粮食作物,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粮田粮用。二是加强撂荒地排查整治。依托“农事直通”完成农业农村部下发的撂荒地图斑实地核查,结合春耕生产,对能够复垦复种的,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全部恢复耕种。全市摸排整治季节性撂荒地3.44万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28万亩。三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实施19.8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相关县(区)深入项目区实地勘测,因地制宜确定项目措施,落实六方签字制度,市级严格项目评审,规范落实政策规定,全面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注重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促增收。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质效。一是加强科技示范引领。坚持把抓点示范作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抓手,采取要素集聚、技术集成、保障集成的方式,以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引种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为重点,指导县(区)集中连片、跨乡连村,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建办粮油种植示范点83个,显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融合,创建镇原县玉米、宁县油菜、环县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全市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73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17.3%。三是推进复种增粮增效。创新实施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统筹利用冬油菜、冬小麦夏收休闲耕地,推广粮、油、薯、菜、草等多元化复种模式,实现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全市完成复种面积103.2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3.3%,占省上下达“两年三茬”67万亩任务的154%,为全年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四是抓好生产技术指导。组织460名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各类粮食生产技术培训180期、培训8500多人(次)。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盖技术316.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35.9万亩。开展夏粮“一喷三防”190.93万亩,实施秋粮“一喷多促”23万亩,防病害、促粒重、提单产。
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助生产。加大政策宣传和资金扶持,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引导群众多种粮、种好粮。一是落实惠农政策资金。督促县(区)落实种粮惠农政策资金3.31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指导县(区)用足用好中省下达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复种马铃薯项目资金3200万元、整合资金2010万元,扶持发展粮食生产。二是科学防范自然灾害。制定科学防灾减灾夺夏粮和秋粮丰收预案,与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传递灾害天气预警32期次7500余条。制定各类灾害防范技术指导意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三是加大农业保险理赔。推广粮食生产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落实粮食承保面积213.5万亩,理赔682.3万元,发挥保险兜底作用,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