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农”墨重彩奏华章 原州处处展新颜——镇原县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2024年12月24日 甘肃三农在线

f06a56f8cdda4979863414dab432fe2311.jpg

粮食安全保供有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群众钱袋鼓了笑容也多了。初冬时节,走进陇东镇原大地,一幅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镇原县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大力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全力打造百亿级肉鸡产业集群、百亿级草畜产业集群和十亿级菜果菌药加工产业集群,全县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呈现加力向好、质效并进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县一产增加值增速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

稳面积提单产,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25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完成粮食播种144.8万亩,总面积和单项作物面积均超额完成任务,建成粮食20万亩示范片带4处、30万亩示范片带1处,形成了种植连片、地块集中、品种优化、示范性强的“四塬一片带”粮食主产区和丰产带。全面落实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配套措施,建成全市首家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新基地,建办优质高产粮食示范点71处、品比试验方16处,探索推广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大豆玉米“一季双收”、多元化复种“一年两熟”等耕作新模式,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新增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1709台,完成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462台,全县农机保有量达到5.6万台套,以旱作农业技术为基础、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为支撑的单产提升体系持续健全,玉米单产提升纳入全国整建制推进县和全省整建制示范县。

7f8f6ae06ebf4fc594259321903121ab22.jpg

守底线短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镇原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上下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完成对所有农户防返贫监测申报和帮扶政策宣讲全覆盖,全面推广使用“一键报贫”系统,强化部门信息筛查预警,紧盯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因素,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及时发现干预、落实措施、消除风险,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全年向“三类”重点人群落实产业、就业、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针对性帮扶措施8442条,定期入户访视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携手东西部协作天津市静海区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品牌培育”四项行动,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重点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促转型提质效,农业产业实现集群成链发展。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境内山川塬兼有,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确定了“全域肉鸡养殖、山区草畜果药、川道设施瓜菜、塬面粮食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不懈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力推进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结构趋优、规模扩大、链条升级、效益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个,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在产业链前端,建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30处、2万头(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68个、百头(只)以上规模养殖场328个,全年鸡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05亿羽、30.1万头、78.03万只、31.08万头,菜果药面积分别达到30.12万亩、14万亩、8.51万亩,生产食用菌2213万棒,种植羊肚菌500亩、赤松茸100亩,五大特色产业规模均居省市第一梯队。在产业链中端,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链长制,引培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建成产业链链主企业9家、骨干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98个、家庭农场82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147个,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方式,实施了新静原牛羊屠宰线改造升级、沅山“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园深加工、聚广利辣椒酱精深加工、居立苹果自动水洗分拣等一大批延链补链项目,持续提升嘉仕乳业羊奶粉、解语花羊绒制品、聚广利万吨果蔬冻干烘干、康平药材收购加工、嘉谷禾粮食烘干等项目质效,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地头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其中“一县一业”肉鸡产业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圣越公司,实施养殖基地平养改笼养提升改造4处,有机肥预处理厂改造提升1处、地面硬化2处,引进熟食加工厂项目正式落地开工,累计建成运行种鸡场14个、肉鸡养殖场42个,孵化中心、肉鸡加工厂、饲料厂、有机肥厂各2个,分子膜发酵基地和物流中心各1个,形成了集“优质玉米种植烘干-饲料加工-种鸡育雏-种蛋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冷冻品)-熟食加工(调理品)-冷链物流-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的1.2亿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条,日出栏屠宰肉鸡27.6万羽,完成出栏屠宰9043万羽,生产鸡肉产品20.78万吨,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在产业链后端,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积极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和农业绿色品牌创建工程,引导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管理,顺利通过全国苹果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年检,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全县有效期内“甘味”品牌达到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1个。依托“庆阳苹果”“庆阳早胜牛”等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积极组织参加农交会、农博会、绿博会、兰洽会等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村BA、村晚、山地跑等乡村文体活动60余场次,居立公司入选国家体育运动员保障食品3家苹果供应单位之一,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

2dc5e4f074a44c7798ee02d96a0e227333.jpg

抓示范促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环境持续向好。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八改”工程等重点工作,农村水、电、路、网实现应通尽、应达尽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图书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深入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巩固提升省级示范乡镇2个、各级示范村72个,新创建省级示范乡镇1个、各级示范村20个。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新改农村卫生户厕1万座,覆盖率达到了73.1%。按照“生态打底、产业引领、文化塑魂、洁净祥和”的理念,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探索出了太平枣林、开边解放等产业引导型,上肖翟池、平泉南徐、郭原毛庄等农文旅融合型,开边兰沟、平泉马洼等“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示范型,三岔高湾、屯字白马红色文化引领型等富有陇东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升级版,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神形兼备的全面提升,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重治理激活力,乡村善治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乡村治理十条微措施、“民事直说”工作法等先进做法,大力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红黑榜等有效措施,全县215个行政村全部修订完善了“一约四会”,大力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俗。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晒家庭美德·比人居环境”活动1700余场次,选树“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美德示范户”等先进典型78人,用群众“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培育形成了平泉上刘“三本账”、太平枣林“六步工作法”、孟坝王湾“树下说事”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健全,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全省村规民约先进村各1个。

35643d50abb74ca5b6230abaa71ed9be44.png

优服务强保障,科技改革双轮驱动赋能增效。突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百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通过健全科技人才库、拓宽引才渠道、整合培训资源、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技分队、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对接国家农业科技特派团到县实地指导15次,带动全县建成科研基地4处、科技示范点22处,试验推广新品种26个、新技术15项、新材料6类。实施乡村振兴人才“百千万”计划,分类别分产业新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230人、高素质农民2000人,跟踪服务历年培训对象610人,普及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万余人次,认定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农民技术员职称391人、“乡村技能人才”190人。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批备案制度,有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34万亩,规范合同签订率达到85%,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攻坚行动,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社会服务等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集中整治,对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开展信息化全流程监管,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85万元,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镇原大地加速绘就。

来源:镇原县农业农村局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