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2024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竣工验收
近日,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2024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竣工验收。验收专家组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一级调研员祁世勇、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副处长王卓、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梁仲锷、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胥生娟、省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站正高级工程师王致晶、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魏宁邦、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正高级农艺师高飞组成。
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面积1.012万亩,其中,改良轻度盐碱耕地2120亩、改良中度盐碱耕地3000亩、改良重度盐碱耕地5000亩。中标的5家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托管服务企业总共招标采购肥料41种,共计1023.275吨。完成航天镇营盘村、鼎新镇洪号村重度盐碱耕地治理工程措施:排碱沟清淤3.95km、新建排碱沟1.78km、铺设排碱暗管25.975km。建立了轻、中、重度项目区建设的3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建立试验区面积158亩,开展土壤调理剂、酸性水溶肥、生物菌剂、耐盐碱作物筛选等治理改良试验41项(次),初步筛选出了盐碱力克等盐碱地改良剂4种,筛选出了适宜在滴灌条件下推广的有机硅水溶肥等5种,筛选出了适宜在漫灌条件下推广的尿素(褐藻寡糖)等酸性肥料5种,在重度盐碱地上筛选出了蓖麻、葵花、高粱、苏丹草、田菁、灰绿碱蓬、饲用甜高粱8种耐盐碱作物。成功探索总结出“3633”盐碱耕地治理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暗管排碱、排碱沟清淤、灌水压盐、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剂、酸性肥料等工程、物理、化学、生物措施”在不同盐碱情况下进行配合应用改良,重度项目区农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出苗率提高了35%左右,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且耕地适耕性显著提升,使不能耕种的盐碱耕地重新焕发生机。
专家组详细听取了项目工作汇报,实地勘察了“暗管排碱”“排碱沟”“核心示范区”等基本情况。专家组认为,通过“3633”模式,高效改良硫酸盐-氯化物型盐碱耕地在甘肃省金塔县取得成功,为酒泉市盐碱耕地本土化治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明、三级调研员常军、市农技中心副主任李虹、金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建忠、副局长米晓辉等相关领导参加了验收会议。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