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崇信县:夯实农业生态基石 赋能农业绿色发展

2024年12月30日 甘肃三农在线 曹珊珊 葛文娟

图片1.png

今年以来,崇信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2(1).png

深化宣传培训,凝聚农业生态之力。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工作,崇信县紧紧围绕“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主题主线,在省级媒体上积极撰写发布了专题报道信息18余篇,策划拍摄题为《阡陌纵横诗画意 绿色生态筑基底--崇信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科学使用加厚地膜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2部专题宣传片,分别获得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征文、摄影、微视频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围绕服务农业农村农民,通过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讲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群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全年共培训2.2万人(次),印发《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田间尾菜处理利用技术操作规程》等宣传资料2.2万余份,发动群众科学使用回收废旧农膜。图片1.png

地膜科学使用,共筑绿色农业之基。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农民积极参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制定印发了《崇信县2023-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崇信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组织县乡村三级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召开全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启动会、推进会,安排技术干部及时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企业网点指导地膜覆盖、回收捡拾、兑换交售,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捡拾、村社回收、网点转运、企业加工”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再利用体系,按照不小于1:5(折纯)的兑换比例全面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依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采购发放加厚高强度地膜240吨,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完成覆膜9.12万亩,建办集中连片示范点10个,农膜使用量1026吨,全年回收废旧农膜880多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9%,加工聚乙烯再生颗粒430多吨,实现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

图片2(1).png

提升尾菜处理,开拓生态农业之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田间尾菜处理利用为主阵地,采取“蔬菜种植-尾菜-肥料-蔬菜种植”循环利用模式,依托在全县蔬菜主产区和种植基地已建成的7座尾菜集中处理利用设施,大力示范推广尾菜集中堆沤肥、直接还田、行间还田等技术,实现节本增效和培肥地力。全县治理田间尾菜7.25万亩,处理利用尾菜0.78万吨,尾菜处理率达54.5%,有效解决了尾菜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图片3(1).png

强化土壤防治,夯实农业生态之本。根据2018年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成果,崇信县农用地全部精准划分为优先保护类(Ⅰ类),持续严守耕地红线,严防土壤污染,指导合理利用优先保护类耕地。按照统一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科学布设5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省控点位,25个分样点采集样品、清洗处理、实验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审核、系统录入、上报技术报告,经监测,农田地膜残留量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按照“二统筹三统一”要求,布设2个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国控例行监测监测点位,开展农产品-土壤协同采样5份,实时精准点位系统录入上报,及时对接甘肃省农科院开展样品流转,圆满完成监测任务,构建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图片4.png

提高监管水平,护航农业生态之光。根据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抓好农膜全链条监管为突破口,以加强农膜源头管控、规范使用和高效回收为重点,构建覆盖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加工利用等环节的农膜残留污染防治监管体系,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工信等部门,深入县域农资销售门店对地膜经营主体资格、进销货台账及农膜技术指标、产品质量、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抽查11次,开展地膜普法专题宣传12次,纠正不规范使用、回收废旧农膜行为16次,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地膜测厚规抽查地膜厚度30余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超薄劣质农膜和厚度小于0.01毫米或其他指标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地膜,从源头上保障了农膜的质量和可回收性,实现了全县范围内经销网点实地检查全覆盖,促进地膜科学使用处置。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