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提质增效 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
近年来,徽县抢抓省市县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坚持“稳基地、扩规模、强龙头、延链条、塑品牌、拓市场”,加快建设百万生猪产业强县,形成了以育种场、饲料厂、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肥料厂等“六场”为载体的“百万头十亿级”现代生猪产业发展体系。
发挥基础优势,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发挥养殖优势。立足全县自然资源优势和生猪养殖传统优势,把发展生猪产业作为建设农业强县、畜牧大县的主要抓手,紧盯市场需求,大力倡导推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养殖。精心培育良种。坚持“保护为主,短引长育”原则,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八眉猪、青泥黑猪等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充分发挥国家级生猪产业顾问组、陇南市畜牧养殖专家工作站作用,优化专家服务保障,持续建强徽县恒宇畜牧良种繁育场,形成从良种公猪培育、采精、配送、授配、技术培训一体的良种生猪繁育体系。目前,全县人工授精母猪受胎率提升至98%以上,平均产仔数提高到10头以上;建成生猪人工授配点25个,每年向社会提供猪精液12万余份。强化项目支持。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规模化生猪养殖适时转型升级,引进种猪3396头,大力发展生猪繁育;招引甘肃兴疆牧歌农牧有限公司在江洛镇殷家沟村建设核心育种场项目,计划从法国引进曾祖代法系种猪1200头,通过代养、寄养等方式,辐射带动全县4个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开展法系良种猪繁育,持续夯实生猪繁育基础。2024年累计完成母猪常温人工授配1.45万头、产活仔猪17.4万头。
突出扩规增量,打造生猪产业集群。强化政策扶持。锚定“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构建10亿元生猪产业集群”目标,依托徽县“甘味”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先建后奖、先贷后补、以奖代补、以销定补”模式,2024年累计投入各类财政资金1245万元支持生猪产业发展。注重龙头培育。坚持“外引内培”并重,累计培育生猪养殖经营主体1341户(其中百头以上514 户),国家和省级示范社12家;建成万头以上龙头养殖企业4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家。加快集群发展。建成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个,新建徽润农业3万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谋划推进11个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地迈向百万生猪强县。
聚焦延链补链,提升生猪产业质效。健全饲草体系。徽县把建设现代饲草饲料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基本盘”,依托徽县14.5万亩小麦、19.7万亩玉米和9.4万亩大豆种植资源优势,持续加快现代饲料生产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中康利年产30万吨畜禽配合饲料生产基地和驰森畜牧牧草有限公司10万吨饲草加工厂,进一步健全畜牧养殖饲料生产建设体系。做强精深加工。全面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十四五”畜禽屠宰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相关政策精神,扎实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鼓励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分割加工车间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生猪产品加工储藏能力,推动生猪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协调发展。开工建设甘肃中康利佳鲜肉业有限公司50万头生猪屠宰场,积极推进徽县益民畜禽屠宰公司10万头生猪屠宰改造提升,全县生猪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53%。打响产业品牌。实施品牌强牧战略,打造“青泥黑猪”“徽县生猪”等产业品牌,全县获得“三品一标”畜产品认证7家,“甘味”品牌2个,全面提升徽县生猪优势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