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小蓝莓托起致富大产业
甘谷县安远镇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是县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于今年5月份引进落地,分大城村、王马村2个基地,总占地面积137亩,总投资5669万元,新改建钢架大棚23座,种植基质蓝莓3.1万株,配套建设水肥、质检、包装等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
蓝莓素有是“酱果之王”之称,有5—6年丰产期,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果实中富含高锌、高钙、高铁、高铜、高维生素。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蓝莓能够延缓记忆力衰退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因此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
强化招商服务,狠抓项目建设。以产业链招引为重点,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服务,3月初,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2次赴山东临沂,与沂南县丰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多次协商对接,促成蓝莓项目落地甘谷。落地后县委县政府即刻成立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从立项、选址到配套设施建设全程推行高效政府运行模式,项目从6月开工建设,于11月初全部完工。
整合多方资源,分类落地实施。立足当地光照、温差、土壤、交通等优势条件,县级整合衔接资金800万元,撬动招商资本投入5000万元,采取“村建大棚,企业运营,共建共赢”的模式,在王马村建成占地20000平方米钢架大棚4座,配套建成水肥一体化、蓄水池等附属设施,已栽植蓝莓1.6万株。在大城村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改造提升大棚20座1.02万平方米,新建大棚5座7680平方米,确保资源有效整合,资金高效利用。
科学规划建设,提升运营水平。围绕蓝莓基地标准化管护、现代化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贮运保鲜等关键环节,规划建立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引进全自动水肥一体滴灌智能系统技术设备,采用全基质无土栽培模式,精准控水控肥,着力打造集蓝莓种植、品种培育、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园区。
聚焦产值效益,持续联农带农。坚持产业与农民“共生”,基地第一年挂果后,每株可产果实3斤左右,预计最低产量8万斤,按市场均价50-100元/斤计算,可得收益400-800万元。第二年挂果后,每株产量稳定至6斤左右,基地年收入至少800万元以上,可每年分别向大城村、王马村分红60万元、4万元。同时,可带动周边80多人从事采摘、包装等工作,人均月增收达3000元以上。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