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政策“输血”更“造血” 激活产业动能助发展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期,正宁县印发《激发内生动力鼓励规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方案》,聚焦肉牛、苹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通过资金扶持、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三管齐下”,全力破解农业产业“小散弱”难题,探索农民增收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是靶向施策,特色产业扩量提质。政策围绕“产业兴农、质量强农”主线,整合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专项资金,创新“先建后补”扶持模式,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实施精准扶持。其中明确“同一项目不重复享受补助”,确保政策公平可持续。
畜牧产业:推行“见犊补母+扩群增量”双轨激励,监测户母牛产犊给予相应,规模化养殖场达到一定存栏可获高额奖励,鼓励林下养鸡与设施化养殖,配套标准化建设补助,推动畜牧业扩群增量。
苹果产业:产业升级打出组合拳,对老果园改造、新建防灾减灾设施及仓储建设等进行适度扶持,对智能分拣线、深加工设备按投资比例补贴,加速向“种植+仓储+加工”全链条转型。
蔬菜及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扶持,对大葱等露地蔬菜,钢架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给予差异化补助;加大种养菌的扶持力度,加快菌业扩繁增量;同时鼓励中蜂等小众产业规模化发展,政策特别向监测户倾斜,设置低门槛补助标准,筑牢防返贫防线。
二是闭环管理,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建立“申报-验收-公示-兑付”全流程监管机制,乡镇初审、县级复核层层把关,补助信息线上线下同步公示。整合畜牧、果业、农技、蔬菜等岗位专家成立服务队,为畜牧防疫、品种改良、防灾减灾等提供技术支撑,并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风险。
三是三产融合,释放增收乘数效应。政策实施后,预计年内各产业均可实现较大突破:肉牛、生猪存栏量分别增长5%、8%,苹果优质果率提升至65%,设施蔬菜产量提高3%,食用菌产量达2000吨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0家,带动2万余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年均增收5000元,依托11万亩苹果基地、生态养殖园打造3条农旅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亿元。
“政策既输血更造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正宁县农业农村产业化中心主任张建文表示,将通过“政策入户大宣讲”,配套金融信贷“绿色通道”,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田间地头,为陇东乡村振兴打造示范样板。
来源:正宁县果业发展中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