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盐碱耕地综合治理
盐碱耕地治理是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点,对现有盐碱耕地进行治理和改造提升,可有效挖掘单产潜力,实现耕地地力与产能协同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酒泉市持续加大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力度,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带动,勇于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行动,在瓜州县、玉门市探索改良利用盐碱耕地4万亩,通过“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胡麻、油葵、红花、大豆等耐盐碱油料作物。二是在金塔县实施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试验11种治理技术模式,综合治理利用盐碱耕地面积1万亩。探索总结出了“三同六法三变三保障”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模式,坚持政农企“三力”同发,采取铺设排盐暗管、开挖疏通排阴沟排盐,施用盐碱改良剂、酸性肥降盐,增施有机肥、推广地膜覆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把重度盐碱耕地变成增收田,中度盐碱耕地变成吨粮田,轻度盐碱耕地变成高效田。
下一步,酒泉市将坚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积极稳妥推动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工作,加快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模式。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快试点工作进度。抓实瓜州县、敦煌市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强化措施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二是科学规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布局,分区分类推动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在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强资金、用水、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撑。拓宽多元筹资渠道,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保障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高效开展。四是推进多元利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挖掘盐碱耕地增产潜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探索不同类型的盐碱耕地综合治理模式,为实现耕地地力与产能协同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