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甘州戈壁农业无土栽培技术发展与创新
甘州区作为河西走廊戈壁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充分利用戈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甘州区采用本地化原料配比,将农家肥、秸秆、草木灰、珍珠岩和糠醛渣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效栽培基质,完全替代了传统土壤。这种基质不仅解决了戈壁滩缺土的问题,还具有营养均衡、透气性好、病虫害少的优势。明永镇万亩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园的实践表明,此类基质可使彩椒、西红柿等蔬菜产量提高30%以上。
水肥管理系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通过配套地膜下滴灌及微喷灌技术,甘州区无土栽培实现了精准水肥一体化,用水量比传统种植减少30立方米/亩。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案例显示,采用该技术后,每吨水的经济效益达到大田种植的10-12倍。
甘州区戈壁无土栽培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目前甘州区已建成明永镇万亩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拥有连片日光温室数千座。2024年数据显示,全区戈壁农业面积达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非耕地设施蔬菜示范区之一。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调查,一座占地3亩的戈壁温室年纯收入可达12万元,相当于10亩大田的收益。主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远高于当地传统农业收入水平,甘州区明永镇虽仅有4500人口,但通过发展戈壁蔬菜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强镇。
产业链条持续完善。甘州区已形成从基质生产、种苗培育、智能栽培到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区内拥有绿涵农产品等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甘州区戈壁无土栽培技术有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更大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甘州区将建成面向中亚的戈壁农业技术输出高地,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示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