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深化延链补链加快肉羊产业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酒泉市抢抓甘肃省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的政策机遇,以建设河西走廊(千万只)肉羊产业带为抓手,聚焦“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粪污利用”等关键环节,深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肉羊产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一、强基地、扩规模,夯实产业集群基础。紧盯优势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坚持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大场大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竞相发展的培育模式,着力推进养殖基地快速发展。上半年,肉羊饲养总量达到659.42万头(只),出栏223.93万头(只),出栏同比增长9.32%,有力支撑了一产增加值连续十一个季度全省第一。建成万只羊场11个、千只羊场185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5.3%;创建省级肉羊现代产业园2个,培育立林生态等链主企业5家,金蛋蛋等骨干企业16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
二、育良种、提品质,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实施良种调引、种畜纯繁、杂交改良相结合的良种工程,重点培育良种场和规模繁育场建设,持续加大能繁母羊、羔羊调引力度,肉羊良种化水平和供种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与肉羊育种头部企业天津奥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肉羊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开展“津新肉羊”新品种培育,大力推广“澳洲白与湖羊”三级二元杂交生产技术。上半年,共调引良种肉羊34.45万只,新建成省级种羊场3个,良种供应能力同比增长18.2%,良种率达到85%,良种选育和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三、育龙头、延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外引内培做强做大屠宰加工龙头,建成肉羊屠宰加工企业6家,绿色有机认证企业达到8家,玉门伊汇已成为甘肃省屠宰量最大的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之一。鼓励研发“蝴蝶排”“战斧羊排”“红柳烤肉”等分割肉产品,加快毛肚、头蹄等半成品及熟肉产品创新生产,有效促进羊肉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同时,支持企业升级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建设集配仓、中转仓、前置仓,完善从屠宰到销售的全程冷链,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和运输能力。
四、创品牌、拓市场,增强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掘戈壁生态环境下的肉羊产品独特风味和生产优势,创建全市统一的知名特色区域品牌,利用“祁连清泉羊羔肉”等国家地理标志,着力培育壮大“昌马百草羊”“祁连山牧场”等现有企业品牌。“金塔肉羊”等4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山上云下”等3个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积极组织参加展会促销和博览会,引导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精准营销和体验式营销,支持龙头企业与电商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上半年,绿色有机羊肉销售收入达到3.65亿元,产品远销“北上广”及中部地区。
来源:酒泉市畜牧兽医总站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