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早查早治减病源,联防联控护金穗
近日,山丹县农技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清泉、东乐、位奇等乡镇,系统开展病害专项调查,当前正值玉米灌浆至蜡熟关键期,也是玉米疯顶病等土传病害的高发时段。为全面掌握县域玉米病害发生动态,科学指导农户开展防控工作,精准研判病害风险,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田间调查知病况,疯顶病生青枯无
本次调查累计抽样面积1200亩,调查结果显示:疯顶病(阴阳穗)发病率较高,达5%左右,主要症状包括雄穗异常增生呈"丛生状"或"刺头状"、雌穗分化为多个小穗且果穗短小无籽粒,部分植株心叶扭曲成"牛尾状"或"鞭状",叶片变窄并出现黄色条纹;玉米青枯病(茎基腐病)未发生。
温湿异常致菌繁,密植连作生病害
综合田间调查与气象数据研判,病害发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气候条件不利。8月以来,山丹县经历多次异常降水与高温天气交替过程,田间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为腐霉菌、镰刀菌等病原真菌及细菌的侵染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二是种植密度偏高。部分青贮玉米地块种植密度过大(超6000株/亩),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植株抗逆能力下降,加速了病害的传播蔓延;三是土传病原累积。连续多年种植玉米未实施有效轮作,土壤中病原菌基数持续累,增加了病害发生风险。
应急排涝消病原,长效控密防病害
针对当前病害发生特点,农技中心提出"应急防控+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当前应急措施:低洼积水地块立即疏通沟渠,及时排水降渍,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发病植株并带出田外销毁,对病穴撒施生石灰(每穴50-100克)进行消毒,阻断病原扩散。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量50-75公斤),补充营养、提升植株抗逆性。化学防治可选用6%春雷霉素制剂(可湿性粉剂/水剂),按30 - 40克/亩的剂量,兑水15千克稀释后均匀喷雾,重点喷施心叶、雄穗及病斑部位,以控制症状发展。
长效管理措施: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推荐4000株/亩),避免过密导致通风不良。优先选用经审定、抗疯顶病和青枯的玉米品种,在播种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种源层面降低感病风险。推行玉米与小麦、大豆等作物3年以上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累积。持续跟踪病害发生动态,指导农户抓住关键生育期(如拔节期、抽雄前)提前预防,做好联防联控,确保玉米稳产增收。
本次调查为山丹科学防控玉米病害提供了重要依据。下一步,山丹县农技中心将持续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通过田间课堂、线上培训等方式普及防治知识,全力保障全县玉米生产安全。
来源:山丹县农技中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