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种业芯”:金秋“丰”景绘甘州
2025年09月17日 甘肃三农在线
侯变变
2025年,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可达110万亩,占全国总产量的46%以上,年产种子量约5.3亿公斤,可满足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需求。其中,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大县域制种基地,单区产量突破3.4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用种量的30%,形成“三个60%”的产业格局(播种面积占比60%、农民收入占比60%、从业农户占比60%)。通过密植高产技术推广,示范田单产提升23.8%,达643.4公斤/亩,为稳产增产提供科技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规模化生产基础
甘州区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累计建成近80万亩高标准制种玉米基地,碎片化土地整合为“田成方、渠成网”的现代农田。2024年全区玉米制种面积达75.3万亩,年产种子3.4亿公斤,占全国用种量30%以上。沙井镇五个墩村的实践表明,农田集中连片化显著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效率。
全程机械化:突破传统生产瓶颈
智能播种: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滴灌带铺设、施肥、覆膜等工序一体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81%。
高效收获:自主研发的制种玉米收获机损失率仅2.03%,效率达人工的66-96倍,解决“丰产不丰收”难题。
无人机植保: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和无人机植保技术,试验示范面积12万亩。
政企协同创新:优化种业生态
张掖市通过“三降一减”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吸引隆平高科等21家重点企业入驻。建立院士工作站等11个研发平台,累计审定玉米新品种一百多个。
随着“张掖有种·种天下”品牌全球化拓展,打造种业“硅谷”张掖计划深化“五化”基地建设,这座丝路名城正以“金种子”书写中国种业振兴的黄金篇章。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