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清水县:立足科技赋能 全力推动小麦产业提质增效

2025年09月29日 甘肃三农在线

清水县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四良”融合为抓手,聚焦冬小麦单产提升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推动小麦产业实现质效双升。2025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5.93万亩,总产量6.12万吨,建成小麦良繁基地10万亩,年产良种2.6万吨以上,产值突破1.5亿元。主导品种兰天26号实收亩产达350公斤,在今年较为干旱的背景下创寒旱区高产水平。

锚定“良田筑基”,夯实单产提升硬支撑。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推动耕地质量从“量”的保障向“质”的提升转变。按照“一平两通三提升”要求,统筹推进田、土、路等要素综合治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9万亩,覆盖率达耕地总面积的20.3%。牢固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理念,明确政府、行业部门、乡镇、经营主体四级管护责任,通过签订责任书、设立公示牌等方式,实现责任到人、监管到位,让高标准农田成为永续利用的“聚宝盆”。

聚焦“良种先行”,破解单产提升核心关。充分发挥小麦育种优势,全力做好品种选育、推广文章。依托省农科院清水试验站技术力量,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选育出“兰天”“清山”系列品种99个,其中“兰天36号”2022年实收测产亩产达714.25公斤,创我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原则,制定《清水县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分区域指导,推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兰天26号、兰天36号、天选54号等优良品种,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100%。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发展思路,打造集中连片良繁基地35个,建成万亩示范带2处、千亩示范点16处,百亩攻关田1处,形成“种质资源—育种试验—良种繁育—高产创建”全链条体系,年繁育良种能力达2.6万吨。

突出“良机提效”,激活单产提升新动能。以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效率。今年安排衔接资金689.5万元,在王河、松树、土门等小麦主产区乡镇配套大型拖拉机41台,小麦施肥播种一体机4台,农药喷洒无人机9台,利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资金采购小麦免耕施肥播种一体机20台,进一步完善农机装备,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5.7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47万台套,全面覆盖耕、种、防、收各环节,为全程机械化提供坚实支撑。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社会化托管服务,组建153家服务主体和跨区作业服务队,推行“带机入社、按股分红”模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或单环节托管服务,累计服务面积14万亩,惠及小农户2.4万余户。

强化“良法赋能”,破解单产提升技术瓶颈。坚持科技赋能,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小麦种植向精准化、绿色化转变。针对清水县土壤氮不足、磷缺乏的特点,分区域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通过发放建议卡、短信提醒等方式,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大力推广宽幅匀播技术,精准配置免耕施肥播种一体机,亩均节约用种15%,实现苗齐苗壮;全面实施“一喷三防”技术,统一采购24.84吨杀虫剂、杀菌剂等物资,一次性喷施实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深化院地合作,成立小麦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新品种引进、抗条锈病育种等技术攻关,召开研讨会和现场观摩会,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强化农业技术应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举办种植技术培训26期,培训农户2850人次。在小麦孕穗期,邀请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开展专题培训,全力提升小麦种植的科技含量和农户的种植水平。

目前,全县秋冬种工作已全面展开,在总结历年种植高产技术、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全面部署,专题举办了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粮油作物产能提升培训班、小麦良种繁育机械条播技术培训暨现场演示会及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多渠道发布了《秋播冬小麦、冬油菜品种布局意见》《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要点》,旨在全面提升全县粮油作物的生产技术能力和种植管理水平,推动先进技术和新模式、新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为全县粮油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