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70万亩中药材迎来采挖季

霜降过后,“千年药乡”甘肃岷县迎来70万亩中药材采挖季。田野间采挖机的铁臂不断伸展,农人来回捡拾,一株株饱满的黄芪、党参静静地沐浴着深秋的阳光。
在距离县城92公里的岷县锁龙乡拉子梁,药农张仓芹和大家一起忙着分拣、去土、装袋。
“我从二三月份就开始跟上老板栽苗子,到拔草的季节开始拔草,到现在开始挖药材,今年工价还可以,一天200元到300元左右。”岷县马坞镇秦家沟村村民张仓芹说。

“药材好,收入就能好。”漆建强对此深有感触,去年他种了200多亩中药材,收入150万元,有效增加了合作社20多名务工人员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谈起今年的收成,他底气十足。
“我们岷县海拔平均都在2300米以上,气候高寒阴湿,适合中药材生长,并且大多数土壤都是黑土,有机物和养分比较高,同时我们的种子种苗都是本地培育的优质种苗,所以也能保证岷县中药材的品质。”岷县盘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漆建强说。


随着“智慧农业”不断深入,在“千年药乡”甘肃岷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播种机、无人运输机、采挖机、移栽机等一系列新农具也已经大面积普及,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为像高慧明这样的机械驾驶员增加了收入。
“最近正处于中药材采挖高峰期,我们的活也多,如果靠人采挖,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能采挖一分地,机器一天能采挖五六亩,机器采挖比较全、快,省工省力,一个采挖季下来也能挣4万元左右。”中药材采挖机驾驶员高慧明说。


产业强,群众富。近年来,锁龙乡坚持走以“药”兴业的路子,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25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5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58万亩,带动附近务工人员3000名,人均增收3500元。
“锁龙乡将持续推进种苗繁育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本土企业,积极拓展市场,推动中药材从种植向深加工延伸,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全镇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岷县锁龙乡党委副书记高宝存表示。

近年来,岷县立足“千年药乡”资源禀赋,锚定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的核心区的机遇,以产业提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7.5万亩,年供应优质种苗4.5万多吨、种子800吨,培育壮大各类加工营销企业1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余家,个体加工户1.3万余户,年加工中药材20万吨,产值超11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岷县之声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