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主要粮食作物抗旱防汛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肃州区小麦处在孕穗期、玉米处在拔节期,是作物需水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为进一步落实落细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推进抗旱防汛工作,夺取粮食作物高产丰产,将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制定该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肥水管理
(一)科学灌溉。高温干旱使小麦蒸腾量过大,会导致植株出现早衰、籽粒千粒重下降。在授粉期要充分利用可用水源,及时浇水补墒,防止植株过早干枯,延长植株灌浆时间。玉米要在拔节、抽雄扬花、灌浆期几个关键时期及时灌水,进一步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田间空气湿度,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延长花粉存活时间,提高授粉灌浆质量。灌水期间遇到大风天气要延迟灌水,防止玉米植株倒伏。不具备灌水条件的,要在关键时节按照“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的要求,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抗旱保水剂等混合液,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达到减灾增产的目标。遇暴雨天气要利用预警监测系统,精准防汛,做好河道、渠系、桥涵疏通,确保行洪道畅通。粮食作物要及时排灌,减少田间积水,做好病害防治,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严格控制灌溉次数,防止徒长倒伏、贪青晚熟。
(二)科学施肥。小麦即将进入扬花授粉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3公斤纯氮。玉米结合灌水,在7月上中旬亩施12㎏纯氮、8月上旬追施4-5㎏纯氮,可以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千粒重。锌肥在孕穗期按照50~75g/亩兑水40㎏叶面喷施。
(三)化促化控。玉米拔节期(6~8展叶)亩用20~30ml玉米健壮素兑水40㎏喷施,促其基部节间缩短增粗,防止倒伏。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
6-8月是红蜘蛛、棉铃虫、蚜虫的高发季节,尤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可能偏重发生。小麦扬花至灌浆期是穗蚜、麦蜘蛛增殖危害的高峰期,当田间穗蚜百株蚜量达500-800头、益害比超过1:150时,麦蜘蛛为害田块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药剂可选用20%吡虫啉1000倍液、45%联苯·乙螨唑2500倍液。6月下旬对玉米红蜘蛛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24%螺螨酯4000倍液或20%阿维·哒螨灵1000 倍液等;7月中下旬-8月上旬对玉米红蜘蛛、蚜虫、棉铃虫进行综合防治,药剂可选用2%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或1.9%甲维盐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可单用也可混用。
三、适期收获
7月中下旬,小麦完熟期及时机械收获,以防大风、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落粒、发霉变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小麦收获后可复种豌豆、燕麦等绿肥或娃娃菜、西兰花等蔬菜,进一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玉米在9、10月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时灌浆较好,如无灾害性天气可适当延迟收获,一般延迟到10月上中旬收获。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