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复种大豆亩产再创历史新高

近日,陇南徽县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实收测产再次传来捷报:在2025年秋季雨涝灾害的不利影响下,夏播大豆实测亩产达208.56公斤,较2024年入选全国农技中心高产典型案例的205公斤再创新高,为丘陵山区大豆抗逆高产树立了新标杆,也让“徽县大豆”成为全国粮食单产提升的亮眼名片。
初冬时节的徽县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嘉陵镇草滩村广袤的田野里,两台联合收割机正沿着丘陵地形灵活作业。在随坡就势的田地里画出一条条美丽的劳作线条,伴随着机械的轰鸣,脱粒、清选、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完成,一粒粒金黄饱满的豆粒经螺旋输送装置源源不断涌入收贮仓,仓满后通过自动卸粮系统精准灌入运输车辆。

田垄间,专家组不时在田地里不同地域拔起成熟的豆株仔细观察,并通过量尺,对一平方米的豆株进行测量实测,经过探讨、交流意见,记录在案,等待最终汇总。秋天的田园美景与专家们的严谨细致工作画面勾勒出一幅醉人的山村水墨画。本次测产专家组由四川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甘肃省种子总站5家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大豆测产办法,在嘉陵镇草滩村随机抽取大豆单产提升千亩示范田进行机械实收测产,该示范田集成耐密品种(陇中黄602:3万株/亩)+ARC菌剂-抗逆调控+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实收面积11.4亩,收获籽粒2626kg,籽粒含水率2.23%,杂质率0.1%,折合13%标准水分,实收亩产208.56kg,比2024年入选全国农技中心大豆高产典型案例的205公斤增加了3.56kg。

专家组成员、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所长、研究员陈光荣指出:“徽县千亩大豆示范片成效显著,突出体现了两个亮点:一是在陇南丘陵山区,实现了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二是在秋季连阴雨的不利气候下,示范片亩产稳定在200公斤以上,彰显了良种良法集成的强大抗逆增产潜力。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与省级产业体系及各级农技部门的紧密协作,为我们本区域大豆单产提升提供了成功范式。”
近年来,徽县聚焦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强化科技赋能,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技术培训、物化补贴等服务精准下沉田间。组建农技专家服务队,开展“一对一”田间指导,累计培训农户8000余人次。大力推广“机械条播匀密技术”,替代传统撒播模式,播种匀度提升40%、深度误差控制在±1厘米内,全县大豆机械作业率从2020年的不足30%提升至如今的75%以上。截至2025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11.15万亩,平均单产147.5公斤,较2020年增长28%,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我们将以此次高产为契机,持续加大农业技术研发与投入力度,重点选育推广中晚熟、抗裂荚、耐霉变、易机收的优质品种。进一步优化麦(油)豆轮作模式,扩大全程机械化覆盖范围,完善‘专家+农技人员+农户’技术服务体系,让更多先进技术扎根田间,持续巩固全国大豆高产典型地位,以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徽县农技中心主任李蓬岗说。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