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行系列报道|张掖:祁连山的守护人
祁连山的守护人
7月5日,“绿色发展 生态甘肃”草原生态保护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了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走进研究院时,院长刘贤德正与院所的研究员在实验室中工作。
长期以来,研究院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与水互动作用研究为主,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试验台站监测研究任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长期监测和网络建设任务,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水文、森林碳循环、荒漠化监测与治理、黑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及良种的选、引、育、繁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主体工作,为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们这里工作,就是要坚守,要吃得了辛苦,要耐得住寂寞,像刮风下雨的天气,别人要回家躲雨,而那时却正是我们要出门工作的时候。可能别人觉得你得到的这个数据不起眼,它就是个数字,或者说就是个曲线,可是它带来的成果确是长期积累的,不可估量的。”刘贤德对记者说。
对于像刘贤德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祁连山并非一条永续之脉,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祁连山生态资源保护和水源涵养,不仅牵系着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也是一代又一代为此倾尽心力、奉献毕生的人们的“初心”与“梦想”。
因此,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把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大山和荒漠,说没有过抱怨和失落是假的,但是,当高山区、浅山区、绿洲区、荒漠区布局合理的科研基础和试验条件逐渐形成,能够承担起国家野外试验台站长期监测和网络建设任务,他们熬过的那些艰苦,就都化成了一股股甘冽的山泉,甜到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心里。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肯于扎根,勇于奉献的祁连山“守护神”,才能为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了关键可靠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张掖市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为政治工程、战略工程、生态屏障工程和民生民心工程,全方位整改整治各类生态问题。通过集中整治修复,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特别是草原超载问题整治提前完成,“一地两证”问题妥善解决,祁连山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植被有效恢复。2019年底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8.69%,比2015年提高1.91个百分点。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