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逐步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全覆盖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秦州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为全区提供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在这里,一代代人挥洒汗水、辛勤耕作;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副土特产品质优品繁。数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地膜使用量也逐年增加。据统计,秦州区2018年地膜使用量1291吨。
说起“农膜”这个话题,这些年总离不开“白色污染”四字。由于重使用、轻回收,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秦州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政策激励为动力、试验示范为引导、执法监督为保障、资源化利用为支撑”的废旧农膜回收机制,秦州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由2011年的57.1%提高到2020年的80.1%,农村的“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农业农村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之一。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对全区农膜生产、使用、回收方式和利用途径等情况开展走访普查,通过在全区范围内设置的10个省级地膜残留监测网点的动态监测和取样检查结果,基本掌握了全区农膜生产、使用和残留等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秦州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结合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在全区建立22个回收网点,其中标准化网点5个,培育机械专业化回收组织1个,回收加工企业1家,督促落实项目企业包片回收责任,明确回收区域,签定回收责任书,落实回收任务,逐步实现了废旧农膜回收全覆盖。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首先加强多部门协作,从源头上控制农膜市场标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保证不合规产品不出厂、不进店、不下田;其次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加快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同时示范宣传一膜两用、三用及茬口优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宣传废旧农膜残留的危害和回收利用的好处,扩大废旧农膜回收的社会影响力,教育广大农民科学使用农膜,自觉捡拾残留废旧农膜;四是优化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方式,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重点开展以旧换新和以劳代赈,开办“废旧农膜兑换超市”,积极探索“以物易膜”模式,促进了高标准地膜的全面应用,提高了地膜的可回收性,减少了农膜污染,同时节约了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成本,激发了群众的捡拾积极性。
为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省市两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下,2011~2018年共计投入205.5万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秦州区天忆废旧塑料回收站进行扩建,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提升回收和加工能力,延长企业产品产业链,也从废旧农膜的捡拾、回收、兑换、加工各个环节,增加了劳务输转和劳动力用工,成为当地百姓实现脱贫摘帽的利器手段。通过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有效解决了废旧农膜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实现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编辑:秦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