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酒泉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年04月26日 甘肃三农在线 路宏中 成治军

废旧农膜弃之为害,用之为宝。酒泉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至今已有40年历史,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围绕破解废旧农膜污染问题,酒泉市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变废为宝、再生利用”的方向,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综合防控农膜白色污染,取得明显成效。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全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总结分析酒泉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酒泉市废旧农膜污染与治理现状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廓西端,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7个县市区,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00万亩。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降水少。农膜覆盖栽培技术,以其良好的保墒、增温、抑䓍作用,深受老百姓欢迎,实现全市农业节水30%以上,农作物增产30%以上,被人们称为“白色革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使用地膜以来,全市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已有40年历史。2020年,酒泉市农膜覆盖总面积203万亩,其中地膜覆盖面积192万亩,棚膜覆盖面积11万亩,农膜使用总量16000吨,其中地膜10700吨,棚膜5300吨。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存量污染叠加不断的增量污染,造成严重的农业农村“白色污染”。2011年开始,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的工作思路,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落实“以奖代补”、“以旧换新”、“包片回收”等政策制度措施,积极构建完善覆盖全市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监测网络,2020年,全市共完成废旧农膜回收12914吨,其中地膜8655吨(以旧换新4283吨)、棚膜4259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了80.8%,使农业农村“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酒泉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及成效

1.落实废膜回收利用优惠政策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经济效益较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化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动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的短板。政策扶持是当前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的根本保障。一是制定出台有利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政策和制度。甘肃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标志着全省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局《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废旧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监管各环节提出更高要求,为酒泉市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市、县、乡各级政府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推进,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市农业农村局积极与发改、电力等部门沟通协调,协调落实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享受用水、用电、用地、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敦煌市积极争取本级财政资金支持,投资70万元,在每个乡镇建成1个专业化回收站点,在村组设立集中回收点,解决了废旧农膜回收“最后一公里”问题。肃州区安排近60万元资金用于地膜“以旧换新”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积极性。二是落实项目补助政策。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补助资金项目,为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资金支持。2011-2020年,连续10年在全市实施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补助资金项目,累计落实资金1139万元,支持废旧农膜加工企业设备更新、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和工作推动。2012-2014年,玉门、金塔、敦煌、肃州区争取落实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项目资金982万元,用于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建设。2017-2021年,在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敦煌市、瓜州县(2021年列入)5个县被列入国家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创建项目,落实资金6692万元,用于落实地膜“以旧换新”政策、回收和加工环节“以奖代补”政策、专业化回收站点及机械回收服务组织建设等,共带动社会投资近1亿元,为全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注入强劲动力。

2.构建完善废膜回收加工网络

全市坚持贯彻“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每个种植业县扶持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1-2家,共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12家,其中肃州区2家、金塔县2家、玉门市4家、瓜州县3家、敦煌市1家,较2011年减少13家,形成年加工能力28000多吨,加工产品由单一的塑料再生颗粒,扩展到PE管材、井盖、井圈、遮阳网等,很好地满足全市废旧农膜加工需要。随着废旧农膜加工产业的培育壮大,带动建成各类废旧农膜回收站点151个,其中按照“有固定场地、有专门人员、有明确标示标牌、有完善制度、有辐射区域、有拉运车辆、有计量设备、有消防设施、有台账、有考核”的十有标准,建立废旧农膜专业化回收站22个,实现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全覆盖。敦煌市积极争取本级财政资金支持,投资70万元,在每个乡镇建成1个专业化回收站点,在村组设立集中回收点,方便群众交售废旧农膜。县市区还积极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采取灵活方式扩大回收,按照“乡有固定收购站,村有临时回收点”的要求,延伸回收服务触角,消灭收购盲区,积极解决农民与回收网点“最后一公里”问题。县(市、区)农业环保站认真贯彻“包片回收”责任制,与享受“以奖代补”政策的回收加工企业签定包片回收合同,逐步形成了“村集中、乡转运、企业包片回收”的长效机制。

3.加强废膜回收科技支撑服务

市县农技中心积极开展传统地膜减量替代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标准地膜、一膜两用等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开展地膜覆盖适宜性评价,引导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科学用膜、减量用膜。大力引进示范推广残膜机械回收技术,引进新型残膜捡拾机械8个型号,市内铸陇农机、林德机械两家农机企业成功研制适宜本地推广的残膜拾捡拾机4个型号,通过开展残膜机械回收现场演示和示范,2020年全市残膜机械回收面积达到53万亩。2015-2019年,玉门市、肃州区先后承担建设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开展废旧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与传统地膜对比等试验,开展标准地膜应用、残膜机械化回收等先进技术示范,促进了科学用膜和废旧农膜回收效率提升。2018-2020年,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敦煌市在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带动下,在全市设立农田地膜残留量监测点80个,2021年瓜州县列入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农田地膜残留量监测点监测点扩展到100个,经监测,2018-2020年4个示范县农田地膜残留量平均为7.91公斤/亩、5.41公斤/亩、4.7公斤/亩,为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4.开展以旧换新充分调动回收积极性

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5个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旧换新管理办法》,通过招标采购符合国家标准(GB/T35795-2017)地膜,按照1:6-7的比例大力开展地膜“以旧换新”活动,充分调动了农户、商贩、废旧农膜加工企业捡拾回收废旧农膜的积性。玉门市、敦煌市在废旧农膜回收过程中,坚持“人+车+身份证+登记册”的图片管理模式,通过微信群实时发送回收照片,建立图片档案,为开展地膜以旧换新和发放回收补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金塔县通过行政推动,紧紧靠乡镇、村组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和地膜“以旧换新”工作,落实乡镇和村组废旧农膜回收责任,缓解了农业环保工作压力。在“以旧换新”活动的带动下,不仅有效促进了田间地头残膜回收,还促进了河道沟渠、荒滩戈壁等区域的残膜回收,成为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20年,全市通过“以旧换新”回收废旧地膜4300吨,占当年地膜回收总量的50%。

5.加强废旧农膜污染源头防控

超薄地膜和劣质地膜使用后难以捡拾回收,是妨碍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各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1mm的超薄地膜。结合春播备耕和农资打假活动的开展,农业农村与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农资经营门点开展拉网式执法大检查,重点打击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地膜、劣质地膜的违法行为,严格禁止超薄地膜、劣质地膜出厂、入市、进田,从源头保障了废旧农膜可回收性,减轻了废旧农膜面源污染压力。

6.组织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整治行动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门与乡镇、村组密切配合,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紧密结合,抓住春、秋两个废旧农膜回收的关键季节,围绕城镇周边、道路沿线、景区周边、农业产业园区、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采取行政推动、宣传促动,发动各界群众,开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实现净化农业农村环境与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双赢。

7.引导教育群众树立环保意识

围绕宣传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县市区采取张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信息、QQ、微信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生态保护法规政策、农膜科学使用技术,引导教育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树立法制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通过央视、人民网、新华网、酒泉日报、最酒泉等媒体推送工作动态、政策宣传等信息,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三、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资金短缺

全市引进使用地膜已超过40年,年农膜覆膜面积超过200万亩,年农膜使用量超过16000吨,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和省上资金项目支撑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且存在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风险,制约了全市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深入开展。建议国家和省上保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补助资金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市、县财政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法规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持续开展。   

2、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机制不完善。

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仅依靠农业农村、农技部门有限的人员和力量难以实现全面回收利用,特别是废旧地膜从农田到回收站点进行捡拾集中的任务十分繁重,离开乡镇和村组的支持,很难完成回收任务。建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特别是要明确从农田到回收站点这一过程中乡镇、村组和包片回收企业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强化“包片回收”监管,切实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深入开展。

3、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配套扶持政策不到位

为达到环保要求,全市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塑料再生颗粒生产线,全部由煤加热改为电加热,普遍反映用电成本升高,大幅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支持废旧农用薄膜再利用企业按照规定享受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从事废旧农用薄膜再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优惠政策落实难。建议:市、县本级政府制定出台更多配套优惠政策,减轻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运营负担,切实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工作持续开展。

4、大场大户等农业主体重使用轻回收

国营农场、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普遍存在废旧地膜回收积极性差的现象,耕地中废旧地膜污染比较严重。农户地少,对待承包地责任心强,残膜捡拾相对干净。建议:对国营农场、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享受农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设定回收废旧地膜的约束性条件,并对农膜回收加大执法监管,落实农膜使用者的回收责任。

5、机械回收水平低制约废旧农膜回收率提升

废旧地膜人工捡拾成本高,机械回收技术不成熟,制约了废旧农膜全面回收利用。残膜回收机械不成熟,主要应用耙齿型的简易机械,残膜捡净率低。玉米、棉花、向日葵等大根茬作物,废旧地膜与根系缠绕,不仅难以回收,而且回收后不好加工利用,成为阻碍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瓶颈。建议:加大残膜捡拾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加大新型残膜捡拾机的研究示范推广力度,鼓励支持农机企业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的残膜捡拾机,为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铺平道路。

(成治军  酒泉市农技中心农环科)

编辑:郭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