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共赴美好生活之约
今年以来,清水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不断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功能,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厚植文明新风,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村美人和、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龙头企业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黄门镇嘉泰牧业依托县上肉牛产业发展和饲草玉米种植各类扶持政策,在规模、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持续推动规模化、现代化养牛和草畜一体化。养殖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现存栏量1080头,年收贮青贮玉米6500余吨,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清水县黄门镇副镇长刘军科说,“今年围绕草畜一体化发展思路,在全镇打造饲草玉米种植片带,共种植饲草玉米3500亩,总收益达到1050万元。以种促养,全镇养殖量持续增长,目前养牛存栏量达3120头、羊2224只、猪4100多头、鸡4.8万只,较上年均有增长。”
走进位于清水县远门镇新石村硕辉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座标准化牛舍映入眼帘,养殖区、防疫区、有机粪处理区等一应俱全。
“今年,新石村大力发展良种牛、优质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在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预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多元。”清水县远门镇新石村党支部书记郭治平说。
远门镇通过发展特色种植、畜禽扩群增量和果园后续管理一体推进,形成了种植、养殖和果品“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局面,助推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清水县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按照“优布局、扩规模、提质量、强龙头、促转化、树品牌”的整体思路,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推进“五大产业片带”建设,打造产业大县,整山整湾整流域发展干鲜果、畜牧、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五大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连乡成片”“集片成链”“一县多品”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技术优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规模化、产业化优势特色产业带。
今日清水,肥沃的土地里,果实累累,穰穰满家。湛蓝的天空下,红彤彤的苹果绽开农人的笑脸,黄灿灿的万寿菊织出乡村锦绣生活,绿油油的核桃结出致富好“钱”景,乌漆漆的黑木耳开出山村幸福花……缤纷色彩描绘出特色产业的斑斓画卷。
至目前,全县建成干鲜果园61.5万亩,产值7.7亿元。全县畜禽饲养量达492万头(只),种植优质牧草3.4万亩;年均种植蔬菜10万亩,产值超过3亿元;年均种植中药材5万亩,产值达2亿元。今年,清水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工业板块,培育苹果、核桃、草畜一体、中药材+花卉、金银花、食用菌6个10亿级产业和万寿菊、蚕豆、花椒3个3亿级农业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种植蚕豆、万寿菊、金银花、食用菌产业,实施果园提质增效管理42万亩,建设规模养殖基地8个,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4万多人就地就近务工。
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兴旺的同时,清水县积极创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梯次推进”思路,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注重保护乡村风貌,注重培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示范村、精品村、达标村,精准施策,推动全县乡村建设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蓝天下村间巷道干净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崭新护栏包围着村前碧湖,休闲廊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派美丽乡村的新气象呈现在人们眼前。走进清水县永清镇苏屲村白崖自然村,昔日这个毫不起眼的村庄,如今焕发着别样的光彩。
“小山村变了大模样。”苏屲村村委会主任张旭感慨地说。
2022年初,白崖村被确定为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为彻底解决巷道污水、杂物乱堆、飞线、自来水管网老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长期影响白崖自然村发展的“六大难题”,苏屲村对标“14+6+5”乡村建设标准,按照“做靓品牌、做强支柱、补链延链、强村富民”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苏屲村立足优势自然禀赋、人文底蕴,突出生态宜居,全力打造谷坨民俗文化共享村落。抢抓全县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良好机遇,优化产业布局,种植万寿菊、大豆玉米、优质苹果等,实现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分队”末梢作用,让政策进田间、到院落,宣传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加强社会治理,推动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户户有院子、家家有花园。如今的陈马村,每一个角落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丰望乡陈马村村民辛旭儿说,“以前条件差,相对来说现在村子里的卫生环境比较整齐,大家都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砖瓦房,自来水也吃上了,还有休闲广场,感觉和住在城里没啥区别,日子很幸福。”
丰望乡着眼实现全域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常态化目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净化行动,着力打造出门见花、移步换景、处处闻香的靓丽景观,用农村人居“小环境”构筑美丽丰望“大生态”。同时,丰望乡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通过法治德治相结合、扶贫扶智相结合,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先进典型评选等鲜活载体,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重孝”“尚贤”的中华美德,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户、好婆媳创建活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持续推动全村形成良好的家风、淳朴民风,厚植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全面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村庄发展环境。
目前,清水县已建成省级示范村10个,县级精品村30个、达标村60个。立足“一站一品”、“一村一策”统筹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等紧密衔接,在做好农村绿化、环境保护的同时,以路域整治为抓手,累计栽植行道树1638公里,建设公路景观节点21处,完成河道河岸绿化285公里,打造河岸景观节点13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提升了乡村面貌。大力推行“路长制”“门前三包”等制度,推广“三筐一桶”户分类、“两点三场”村收集、“一镇一站”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村庄空闲地和路域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建成绿化美化节点132处,彰显了“一村一景”乡村印记,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涵养文明乡风,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逐步变成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清水县将全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针”,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创新开展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