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巧打光伏组合拳 助农增收促振兴
近年来,肃州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紧围绕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这一目标,“开方子、想法子、搭梯子、稳路子”,积极探索“光伏+”模式,实现低收入群众增收从“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开辟了一条行得通、靠得住、能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增收新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农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500元。
摸清底子,深谋细研开方子。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区脱贫人口4223户11304人,脱贫人口平均年龄45.75岁,脱贫户绝大部分为弱劳动力,脱贫成果巩固任务十分艰巨。肃州区深谋细研,坚持兜底和发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为主线,建立“户有常态监测、部门主动预警、大数据分析推送、乡镇重点跟进”的监测体系和“月走访、季排查”工作制度,精准确定“三类”监测户119户317人,做到低收入人群早发现、早帮扶、早清零。立足扩面兜底更细更实,以人均纯收入6800元为标准,建立“红、黄、绿”风险预警数据库,列出重点监测对象,精准研判、精准帮扶。同时,围绕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这一课题,先后深入乡镇开展谋划调研15场次,在一线找问题、查原因、定措施。将资源禀赋与双碳命题,以“光伏+”为切入口,实现低收入群众增收从“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开辟一条行得通、靠得住、能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增收新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靶向施策,破解难题探路子。一以贯之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短板补齐的有力抓手,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群体增收齐发力,依托“光伏+”,持续拓增收、“挺腰杆”。一是探索推进“光伏+农户”的产业到户增收模式。在充分考虑无劳力和弱劳力家庭,无法通过发展种养业、务工就业等方式增收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全区光伏到户产业奖补政策,对无劳力或弱劳力的低收入家庭落实到户产业补助资金1.8万元,集中利用村集体闲置屋顶,架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农户获得收益分红。2022年,架设“共管共享”分布式光伏电站20座,335户“三类”监测户和脱贫户中的低收入群体实现了户均增收1600元的目标任务。二是探索推进“光伏+村集体+农户”的集体经济带农增收模式。按照“政策扶持、集体受益、带动农户”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村委会及废弃学校屋顶,大力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光伏强村项目。至目前,先后投入资金6270万元,建设总规模12.5MW分布式光伏电站,122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拓展开发保洁、治安、护路、养老护理等公益岗位300余个,解决了1000余名弱劳力低收入群众无法转移就业难题,带动 “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增收”的弱劳力家庭就近就业,通过劳动实现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内生动力。
建好机制,提升效益固成果。坚持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作为服务“光伏+”产业增收项目的有力抓手,增效益、固成功。一是建立运维管护机制、增加电站收益。制定印发《肃州区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政府监管、专业运维、群众参与”的运维管理机制,签订运维合同,电站运维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压紧靠实运维企业主体责任和相关乡村属地监管责任,及时排查处置故障,开展光伏组件清洁和场区除草、清洁,确保了电站稳定运行。把光伏电站运营维护纳入年度责任书考核,每季度与国家电网跟踪问效,分析发电效益,找准短板弱项,电站收益有效增加。二是建立收益管理机制、提升资金效益。研究制定《肃州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乡管村用、联农带农”的收益资金管理机制,明确收益分配,规定光伏电站资产和收益归村集体,其中60%用于农村公益岗工资支出,4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维修、福利救助等,全面纠正光伏收益进村委会口袋,无联农带弄的问题。把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与到户产业利益联结紧密结合,对落实到户光伏补助的家庭,规定每年义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村级公益性事业不少于10次,通过利益联结调动低收入群众劳动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资金效益全面提升。三是建立公岗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就业帮扶。结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任务,建立“按需设岗、以岗定人、适岗考核”的公益岗位管理机制,在光伏收益增加的基础上,确保三类监测户和脱贫低收入人口公益岗就业全覆盖。完善公益岗位选聘、考核,监管、待遇等长效机制,确保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实现无法外出、无业可就且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低收入家庭户收入有保障。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