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四好农村路”赋能乡村振兴
仲夏时节,走进甘肃省清水县,条条公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灵动壮美的公路网和青山掩映的和美乡村相得益彰。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像一条条“血管”,唤醒沉睡的村庄,催生乡村的“蝶变”,成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
近年来,清水县紧盯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交通“瓶颈”,着力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综合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铺就“快车道”。
协同发力抓建设,构筑畅乡通村交通网。 统筹规划路网。树立“大交通”理念,统筹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系统规划农村路网,实现城乡交通规划一张网、建设一盘棋。采取新建、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逐步硬化沙土路、提升“老化路” 、拓宽 “瓶颈路”、打通“断头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82公里,构筑起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路网体系。整体推进建设。实行县级领导包统筹抓调度、交通部门科级干部包项目抓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包标段抓质量、一般干部包路段抓进度,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的“四包六定”责任制,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建设管理、土地供应等政策支持体系。近年来,通过整合财政资金、衔接资金、一般债券资金,共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4.4亿元,全县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89%,建制村硬化路实现全覆盖,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8%。全程质量管控。编制农村公路《 质量控制技术规程》《质量监督管理手册》等口袋书,建立政府督导检查监督、业主现场技术监管、 第三方全过程质量检测、企业严控程序自检、群众义务质量监督 “五级质量管控体系”和质量终身制、合同管理制、标书约束制、 信用评价制“四项质量管理制度”,全县农村公路质量抽检率达100%,主要指标一次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压实责任抓管理,打好公路治理阵地战。 健全路长体系。创新实施县乡村三级“双路长”农村公路管理模式,建立“巡查、 处置、督查、通报”工作流程和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导检查、 问题督办、验收考核工作制度,438名三级路长统筹片区资源, 分级抓好道路管护和路域环境整治,做到管理责任到岗到人。创新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管护难度大等实际,创新推行“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分片管理”模式,建成5个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分片区负责农村公路管理。成立18个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设立建制村交通劝导站,将公路管护写入村规民约, 推动日常管理延伸到村、触角到组,形成以点带面、多点连片、 连片成网、功能完善的公路管护网络。推行智慧管理。创新“互联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建成集路产管理、路况状态、养护管理、巡查监督等13项应用系统的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科学设置主干道治超点,利用班线车、公交车车载成像设施, 实时采集推送农村公路病害、违法行为信息,推动农村公路管护信息化、精准化、高效化,全县农村公路完好率达97%,超限超载率控制在4%以内。
全域覆盖抓养护,建设畅洁舒美样板路。专兼结合常态养护。按照主干道“属地就近,包段养护”、乡村道“包村养护, 包村监管”原则,建立以县站、区域交通服务中心、乡所、村民管养小组为主,421名公益性岗位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通过加强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配置挖掘机、装载机、灌缝机等设备, 提升养护工作质效。将每月逢5日定为“集中养护日”,并在春秋两季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百日行动”,做到病害、隐患及时发现、 及早处置,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达 90%。分级负责保障畅通。针对农村公路里程逐年上升、服役年限逐年增加、养护成本逐年增长实际,采取“大修靠项目、小养靠群众”措施,对较小塌方、边沟堵塞等小问题交办至乡镇、村组解决,对道路塌陷、设施损坏等重点难点问题,由交通部门打包形成公路养护维修项目进行集中整修。县财政每年列支养护资金1000万元以上,将农村公路纳入财产保险体系,降低灾毁维修成本。设立 “ 以奖代补”基金,激励引导乡镇和村户投工投劳。生态护路打造风景。坚持“以树养路、以绿美路”,因地制宜栽植行道树1600 公里,建成绿化带1400多公里,种植花卉1700多亩,建成微地形、小节点180多个,农村公路成为“流动风景线”,X307 线(县道307全段,起点位于清水县与麦积区交界处,终点位于清水县永清镇南峡村,全长48.24 公里)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多元融合抓运营,深挖路衍经济促发展。配套客运。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开通农村班线线路57条、城乡公交线路13条,更新改造农村客运站点94个,建制村全部通班车;探索推行定点接送、定时包车等“定制化服务”, 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客运模式方便群众出行。服务产业。坚持“公路围着产业建”,以10个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和“五大产业示范片带”为重点,推动农村公路向田间地头延伸,主产区产业路覆盖率达100%,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1%,26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7.4万元,均位居全市第一。赋能电商。健全“县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站点 3个,开通示范线路3条,让苹果、樱桃、花椒、艾条等产品搭上电商“直通车”, 畅销全国各地,全县农特产品线上销售达30%、销售收入增加15%。助力旅游。围绕 7条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旅游路18条84.5公里,在花舞北山、香怡南塬、邽山生态园3个田园综合体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彩化道路13公里,吸引游客打卡观光,促进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 12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4%和135.6%。
编辑:庄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