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乡村振兴

庆阳市深学笃用“千万工程”经验 坚持“五个聚力”促乡村振兴建农业强市

2023年08月16日 甘肃三农在线 张有龙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探索出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三农领域的实践样板。近年来,庆阳市坚持理论学、实地看、培训提升相结合,引导三农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浙江千万工程理念方法,聚焦防贫帮扶、粮食安全等底线任务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着力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蝶变202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29.44亿元、增长5.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5元、增长7.7%

聚力“抓整治、提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日臻和美。“厕所革命”突出“改”,严把农民意愿、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四关”,完善县乡村后续管护服务体系,销号整改问题厕所,累计改厕251047户,覆盖率达到55.36%。环县预制直通式旱厕模式获得国家专利,合水县村级标准化改厕服务室实现全覆盖。“垃圾革命”突出“清”,深化全域无垃圾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处设施覆盖率、有效治理率、资源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0%和87.5%。坚持前端治人、中端治污、末端治水相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稳定在80%以上、治理率达到24%以上。华池县“3个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得到省上肯定推广。“风貌革命”突出“美”,按照“以线带面、层级延伸”思路,围绕农村“三堆”清洁、拆危治乱、植树种花和小景观打造,紧盯境内6条市级、36条县级示范线和国道211庆阳段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带动实现全市清洁村庄创建全覆盖。合水县、华池县被评为全国清洁村庄先进县。

聚力“兴产业、畅循环”,“三元双向”格局加快构建。坚持把“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庆阳行动方案,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思路,持续做大种植业基础、做强养殖业牵引、做优菌业纽带,推动种养菌市域大循环、产加销业态中循环和新型经营主体小循环。“防贫”“保粮”底线巩固,用好“一键报贫”机制和防贫监测系统,户均落实产业就业、“三保障”等帮扶措施4项以上,风险消除率达到58.1%。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排查整治和苗木占用耕地腾退利用,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健全种植台账、强化指导服务,超额完成粮播面积8.6%,抢墒复种马铃薯、秦杂谷、麦后移栽荏等100多万亩,预计夏粮总产38.14万吨,秋粮长势向好。产业基础坚实,牛羊猪鸡出栏分别增长9.04%、15.02%、5.32%和11.7%,苹果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33万亩和144万吨,设施蔬菜建成百亩基地22个、产量增长13.5%。食用菌产业呈现出高起点、大投入、快建设、高效益的特征,引培龙头企业10个,建设绿色标准化基地27个,实现产能8300万棒,产量达到4936吨、增长220%,产值近亿元。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正成为拉动庆阳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断健全。链式发展成势,签约重大项目121个、签约额131.27亿元,其中纳统入库91个、完成投资40多亿元。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73个、7990个和5870个。苹果、肉牛、肉羊、生猪、肉鸡百亿级产业集群和宁县苹果、镇原肉鸡、环县肉羊、西峰生猪、庆城苹果、华池中药材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亮相天安门,“庆阳早胜牛”入选兰州牛肉面肉源,“镇原肉鸡”出口俄罗斯、蒙古等10多个国家。循环利用提升,编制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规划》《实施方案》,突出农业废弃物收储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袋料转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6%、80%和90%,推动种植业绿色化、畜牧业集群化、菌业工厂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高效化、种养菌双向循环化发展。

聚力“重创新、增动能”,“科技”“改革”驱动效应显现。种业振兴强“芯”,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齐抓,扎实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强早胜牛、陇东黑山羊等地方品种保护,加快冬小麦、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新品种选育,示范新品种40个以上,推广新技术10项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集体经济壮“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成果汇交,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抓实环县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镇原县和西峰区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示范县、8个省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建设,围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拓展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政经分离”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持续规范村级账务和会计核算,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89万元,为农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聚力“补短板、优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晋档升级。乡村建设提质,突出市域高速、高铁、国省道沿线及城区、镇区、景区周边“三线三区”重点区域,加快国家级3个示范乡镇、23个示范村和省市级55个示范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打造具有黄土高原特点、陇东民居特色、关中文化元素和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治理增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推广361°、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等管用方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的家乡我建设”等主题活动,强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庆阳好人等评优树典,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200多场(次),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聚力“建机制、保目标”,“三农”重点工作抓实见效。突出“应贷应贴”“即贷即贴”,市县(区)设立1亿元贴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引导1046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推进12个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和146个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健全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联县(区)包抓机制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制度,建立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产业化重点包抓项目、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项目等任务清单和调度台账,适时现场推动,动态掌握情况,及时整改提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完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考核细则,突出粮食安全、产业培育、农业招商等优化考核事项,用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和“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行动,持续加大“三农”亮点工作、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推介,示范引领任务落实。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