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委农办聚焦“135”健全机制促乡村振兴
近年来,庆阳市委农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紧扣粮食安全、防贫帮扶等底线任务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围绕构建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聚焦“135”健全机制强化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职能作用,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蝶变”。202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29.44亿元、增长5.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5元、增长7.7%。
强化组织领导“一条主线”,以上率下、凝心聚力抓落实。机制高位领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乡村振兴5个专班、有效衔接12个专责组分工推进,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专题调度、现场推动等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及我省部署要求,掌握进展动态,研判形势任务,解决困难问题,推动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部门协作联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三位一体”履行牵头、统筹、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职责,确保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全面落实。定期调度推动。签订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书,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联县(区)包抓机制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制度,以清单化、台账式督促各县(区)和成员单位推动重点工作抓实见效。督查考核促动。每半年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态环保、农业抓点示范、农业安全生产等开展督查,每年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等开展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
强化政策、资金、科技“三项支撑”,集聚要素、改进服务促落实。政策扶持给力。制定构建“三元双向”循环格局、乡村振兴责任制、“和美乡村”创建、农村人口万元以下收入三年消除行动、乡村治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一线、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农业招商引资、县(区)工作考核评价等指导性文件,组建苹果、食用菌产销协会,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压茬落实。资金保障有力。市财政每年列支有效衔接资金2.02亿元,市财政及金融机构投放绿色贷款146亿元,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障568.3亿元,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市县(区)设立1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突出“应贷应贴”“即贷即贴”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助力。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引导市县乡1046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指导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乡镇12个、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46个,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探索革新传统种植制度,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麦后移栽荏等多元模式,复种农作物100万亩左右,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
强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力抓推、护航发展保落实。产业振兴夯基。守住“保粮”“防贫”底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9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40万吨左右,推广“一键报贫”机制消除风险率达到58.1%。夯实产业基础,形成苹果、肉牛、肉羊、生猪、肉鸡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宁县苹果、镇原肉鸡、环县肉羊、西峰生猪、庆城苹果、华池中药材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百亩设施蔬菜基地40个、食用菌基地27个,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菌糠资源化利用率分别稳定在80%、80%和95%以上。人才振兴固本。落实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累计培育乡村振兴管理人才379人、合作社理事长2700人、高素质农民25121人。优先使用熟悉“三农”、产业经济、生态环保、党的建设等工作的干部进入乡村振兴一线,常态轮换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村“两委”“一肩挑”比例达到91.4%。文化振兴赋能。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环县国家级、合水县省级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教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发挥充分,乡村精神文明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振兴提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向好。深学笃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国家级3个示范乡镇、23个示范村和省市级55个示范村加快建设。华池县南梁镇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组织振兴强核。分类推进农村星级党支部创建,村级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注重从产业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两委”班子,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一线作战部”功能更强、结构更优。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