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三农”工作立足实际抓主抓重 推动乡村振兴“大攻坚”
2024年“三农”工作着重围绕破解发展难题的重点任务,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通过坚决守好“三农”工作基本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组织领导等政策措施的细化,常态化纵深化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的开展。立足工作实际,对抓好2024年全县“三农”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从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建设和美乡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巩固脱贫成果等方面入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要素保障,在努力实现“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上集中发力,着力办实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加力提升全县“三农”工作成效,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确保粮食安全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重点围绕东北片区10万亩粮油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旱作农业技术2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任务,加强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实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年度粮播面积7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达到21万吨以上。
全面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规划,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等任务,科学合理安排项目资金,优化完善奖补政策,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坚决做到项目提前谋划到位,项目实施内容科学合理到位,资金监督管理到位,群众收益满意到位,项目跟踪问效到位,确保项目计划下达后能迅速实施,提早发挥资金效益。
奋力提升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水平。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要求,凝聚各方力量,注重联农带农创新机制,加快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树立和落实大农业观,全面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产业链主骨干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甘味”品牌矩阵,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建设,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全力打造金西路—八大路粮油示范区、渭河川道区现代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区、清溪河流域特色农业示范区,散渡河流域“小拳头”产品高效农业示范区、大像山镇—白家湾—古坡文康农旅融合示范区、南后山林果产业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精深加工,破解发展难题,合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提升和美乡村建设能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重点围绕六古路、泾甘路、磐温路、散渡河、渭河沿线片带建设,以发展类村庄为重点,实施“7大工程”“8大行动”,补齐村内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乡村建设示范村26个,完成户厕改造4500户。坚决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刹住乱圈乱占行为,依法拆除农村违章建筑,废弃建筑、残墙断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合力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创新乡村治理平台载体,抓好省级建设试点,选树乡村治理典型。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地反对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挖掘、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加快“三农”人才梯队和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赋能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发挥“三资”功能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改革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综合实力。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