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集镇: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今年以来,金集镇聚焦“两确保”守牢底线任务,做强全国苹果产业强镇、西部小麦良繁基地两篇文章,按照“保粮增产、林果带动、特色种植、畜牧补充、抱团发展、产链结合、固本强农”的发展思路,聚力打造了马列湾小麦良繁基地、苹果矮砧密植、望日台金银花种植等9个示范产业园,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扣“建机制、抓落实、促长效”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道路村庄绿化工作,以S218省道、金南路、稠金路沿线行道树栽植、节点打造、花带种植等为整治重点,建设“一路常绿、四季有花”的宜居宜业家园,提升乡村“颜值”。持续推行村规民约“红九条”和网格化、清单化、积分制等治理模式,推动形成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新风尚。
一是守牢两条底线任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和全镇1.28万亩冬小麦和1000亩冬油菜田间管理,完成接苗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建成524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处,大力实施小麦烘干仓储基地二期项目,建成小麦全产业链。全面落实“一键报贫”机制,紧盯87户监测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大力开展大走访大排查促提升专项行动,落实精准监测帮扶。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成果园管理3.6万亩,实施苹果矮砧密植园建设100亩,高标准实施果园提质增效2300亩,老旧果园改造160亩,高标准实施可移动式大樱桃种植项目,完成防雹网搭建100亩。加强600亩芍药田间管理,完成1400亩金银花除草、施肥、修剪、铺除草布等春季管理工作,种植万寿菊1200亩,5月中旬之前高质量完成移栽,吊挂木耳30万棒,4980亩饲草玉米和800亩大豆套玉米种植工作全面完成。
三是深入推进镇域绿化。紧扣“抓制度、保落实、促长效”工作目标,强化“包路段、包节点、包成活”整治责任,在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道路村庄绿化工作,加大拆危治乱和风貌管控力度,及时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拆除危旧房屋44座,挪移柴草120余处。以S218线、金南路、稠金路为整治重点,投入机械50余台,整修路肩72公里,补植行道树5300余株,打造水清、连珠绿化节点3处,栽植月季、玫瑰、玉兰等1800余株。
四是精心打造和美乡村。紧盯“14+6+5”建设内容,切实做好连珠村市级示范村建设,高标准实施55户改厕任务,大力实施1150万幼儿园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防治坡体发生滑塌,进一步增加坡体稳定性,改善地质生态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行党建联建、村规民约“红九条”和网格化、清单化、积分制等治理模式,探索出一套乡村治理的“金集模式”。
坚持示范带动,增添发展新优势。一是推行党建联建机制,结合荒坡治理工作,建设望日台金银花产业园,实现“小支部”单打独斗向“大联盟”组团发展转变;二是建成良种小麦种源试验基地2处,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充实了种质资源,为全县小麦“育繁销”一体化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建成全市首个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示范基地,打造集采穗育苗、栽植示范、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分拣包装、冷链储藏、加工及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选择引进新优品种,试验最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进行推广,示范带动全镇果品提质增效、迭代升级。
坚持联农带农,激活致富新动能。一是在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吸纳群众务工、土地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收入,保证全镇监测对象通过产业带动、吸纳务工等方式户均产业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村集体+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万寿菊、金银花、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带动1080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整治新路径。以道路环境绿化、行道树整形修剪、整治沿线卫生、整修路肩、清理沟渠等工作重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点面结合,全力打造9个示范路段、2个示范村、3个小节点,示范带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道路村庄绿化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持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局面。
坚持共建共治,促进治理新成效。持续积极推广村规民约“红九条”,规范红白事餐桌标准,弘扬孝老爱亲、个人诚信传统美德,充分发挥村规明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稳步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内涵,推动形成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新风尚。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