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做好“土特产”文章 深耕“小土豆”奏响兴业富民强县曲
近年来,庄浪县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紧盯打响全国梯田高效开发示范县“金字招牌”,聚焦种薯繁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品牌营销,持续推动马铃薯产业集群化发展、精细化管理、链条化延伸、市场化营销,全力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引导,把准“方向盘”
庄浪县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发展推进机制,以县委把关定调、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同落实的三步走的方式,按照“园区化布局、项目化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思路,制定了《庄浪马铃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庄浪县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方案》,编制了《庄浪县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及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提出“一核心两区域四基地”的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布局意见,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明确方向、提供保障。
科技赋能,育好“金种子”
狠抓人才与技术,不断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永宁镇建成马铃薯新品种育种创新基地,建成智能育种温室1座、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田70亩、新品种(系)繁育田300亩,成功选育新品种7个、引进新品种52个,其中“庄薯3号”淀粉含量高达21%,比普通品种高出5个百分点,且抗病性强、产量高,试验测产亩均2吨以上,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8000多万亩,“庄薯4号”通过省级审定,“庄薯5号”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庄薯6号、庄薯7号、庄薯8号等新品种正在申报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后续6个新品系已经完成了省级区域试验。引入先进的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使单株薯苗生产原原种的产量从原来的1-2粒激增至40粒左右。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建成全省生产规模最大的马铃薯原原种科研繁育基地1处,采用自动化组培加雾培技术,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4000万粒以上,建成原原种繁育基地300亩、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二级种薯繁育基地4万亩,形成了完善的“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二级种”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金黎平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团人才、技术和平台优势,与天津农科院、甘农大等单位联合开展马铃薯技术攻关,培养20名专业技术人员,攻克马铃薯“雾培法”技术难题2项,落实试验80余项,建成高标准科技创新与试验示范基地6个,拟定与推广技术规程1项。
规模种植,筑牢“产业基”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来扩规提质稳面积,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通过政策引导、县级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等手段,鼓励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效应。脱贫攻坚以来,每年安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东西协作等资金1000万元以上,扶持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原原种科研繁育基地等,促进产业全链条发展。目前,集成推广“黑色全膜垄作穴播+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先进模式,在全县建成“梯田+马铃薯”高质高效生产万亩示范区9个、绿色标准化千亩示范基地8个,优化了“一核心两区域四基地”产业布局。
招商引资,激活“新引擎”
大力开展产业链“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先后赴上海、福建等地招商5次,与旺旺集团、光友薯业、恰恰食品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宏达淀粉公司与恰恰食品公司签订1万吨马铃薯精淀粉购销项目,马铃薯方便粉丝休闲食品开发和马铃薯科技成果创新提升2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资金0.92亿元,有力破解了资金、技术等发展瓶颈,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产业延链,提升“附加值”
聚焦经营主体培育和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向附加值环节攀升,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施“专精特新”马铃薯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专门从事马铃薯加工的宏达淀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鑫喜淀粉省级龙头企业1家、专门从事脱毒种薯繁育的陇源薯业市级龙头企业1家,创建参与马铃薯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9个、市级示范社14个、县级示范社107个,培育专门从事马铃薯种植、销售等家庭农场310个。扶持宏达、鑫喜2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建成精淀粉生产线2条,马铃薯蛋白生产线、粉丝生产线各1条,马铃薯粉条生产线2条,年加工鲜薯40万吨,生产淀粉6.5万吨,薯制品8000吨,提取蛋白800吨、纤维2500吨,提高了精深加工能力和产业附加值。
品牌塑造,叫响“金招牌”
强化“庄浪马铃薯”“庄浪粉条”品牌建设,注册“庄薯”“红眼窝”“茂源牌”淀粉等6项商标,申请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庄浪马铃薯”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完成庄浪马铃薯形象logo设计,制作宣传片并在央视报道,建成庄浪县马铃薯产业信息网,设计印制马铃薯包装箱2款、包装袋4款。利用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淀粉、粉条销量较往年增加3500吨,增收4200万元,成功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年会、第十八届全国休闲食品产业峰会暨招商引资大会”“全省马铃薯现场推进会”,不断提升庄浪马铃薯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联农带农,共走“致富路”
构建“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合作社与企业、农户每年签订订单协议12万亩,将农户深度嵌入马铃薯产业链。其中,种薯种植以分户代繁和基地繁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县57个种薯生产专业村、3000多户种薯生产专业户,繁育脱毒种薯5万亩,亩均收益1500元以上;商品薯种植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农户”发展模式,全县150多个合作社、800多户种植大户、6.2万户农户种植商品薯31万亩,亩均收益1000元以上;带动全县3万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增收1500元,1500多人通过常年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2.5万人在用工高峰期务工人均增收3000元,已形成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的良好局面。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