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白驼镇:“反季蔬菜+订单蔬菜+露天蔬菜”模式打造白驼河流域蔬菜产业园
近年来,白驼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紧扣“农业生产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反季蔬菜+订单蔬菜+露天蔬菜”多种种植模式,让蔬菜“错峰上市”,打造了白驼河流域蔬菜产业园,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布局、品牌化打造、产业化发展”的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径。
反季节发展果蔬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地坑式大棚保温效果好、光照足的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探索瓜果蔬菜轮作的发展模式。地坑式大棚冬春季种植草莓,采收后再次利用垄沟栽植黄瓜、西红柿。地坑地热效应和适宜的温度,能够大大缩短蔬菜生长周期,提早半月上市,且产量高、口感好、品质佳,有效避免了市场同质化竞争,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黄瓜每棚产量2万斤,西红柿每棚产量1.5万斤,除去棚租、菜苗、人工、化肥农药等支出,加上草莓收入,棚均净利润3万元以上。
订单化发展彩椒种植,提高产业竞争力。借助精密灌溉设备和大棚精准调控温湿度的优势,利用化岭村40座蔬菜大棚种植彩色辣椒,发展高端蔬菜种植。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与武威宏盛种苗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同时建立“行政+技术”双轨包抓机制,包村干部驻点督导,农技人员全程指导,为辣椒种植提供从栽苗到病虫害防治的全链条服务。按照目前长势,彩椒每棚产量预计5600斤左右,除去棚租、辣椒苗、人工、化肥农药等支出,棚均净利润6800元。
集约化发展露天蔬菜,提升土地利用率。利用各村闲置土地,种植朝天椒500亩,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机制,与河南省清丰县味全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朝天椒每亩产量约3000公斤,扣除成本后,每亩净利润可达1.02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二茬田”种植,引导农户在小麦收割后的土地空闲期开展麦后复种,种植包菜、萝卜、娃娃菜等高原夏菜120亩,通过“粮菜”轮作倒茬,巧打时间差,让农作物种植一年一茬,变成一年两茬,在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拓宽群众增产增收渠道。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