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推动农牧户持续增收
草地资源是我省农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只有持续发力,做好草地资源的长久保护和合理适度开发,才能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生产双重功能。国家自2011年起,国家在主要草原牧区省(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实行禁牧管理的草原予以适当补助,对实行草畜平衡的草原进行奖励。至2020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已经实施两轮,切实调动了农、牧民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农牧民保护草原意识明显增强,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在保护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有力促进了草原牧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十四五”期间,我国决定继续实施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强化草原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有力措施。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建国以来在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农牧民最多的一项惠草政策。在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酒泉市执行甘肃省西部荒漠区标准,财政按照禁牧补助每亩5.16元,草畜平衡奖励每亩2.3元的标准进行测算,对农牧民发放补助奖励资金,补助奖励资金封顶保底,每年有9.2万户约28万农、牧民从中受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覆盖酒泉市7个县(市、区),酒泉市享受草原补奖总面积8078.48万亩,较前两轮增加1041.11万亩。2024年,下达酒泉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共计1.97亿元,至目前已经发放1.76亿元,资金拨付率超过90%。
为切实保障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到位,酒泉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以牧区为重点,全面推动政策实施,坚持政策目标、实施范围、补助标准、补助对象“四稳定”;坚持草原补奖政策资金、任务、目标、责任“四到县”;坚持任务落实、资金发放、建档立卡、服务指导、监督管理“五到户”,充分调动酒泉市上下各级落实政策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做到政策实施全程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坚决做到政策落实公平、公开、公正。酒泉市各级全力推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顺利实施,依据草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引导农牧民合理配置载畜量,合理利用天然草原,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牧民生态、生产效益双丰收。得益于政策的实施,全市2090万亩沙化、退化草原通过禁牧得到修养,4900万亩草原通过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全市草原植被平均盖度逐年提高,草原可食鲜草产量逐渐增加。
对于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草原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增产的实施,不但没有减少牧民的收入,反而使他们走上了新的致富路。肃北县马鬃山镇马鬃山村的阿荣吉尔格力和石包城乡金沟村的才布德就是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切实受益者,两人在大学毕业后,通过贷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等,开起了加盟餐馆。还有许多牧民和他们一样,没有盲目消费,而是充分利用补奖资金创业致富,肃北县牧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自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以来,阿克塞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阿克塞县草原生态修复实际,对可利用的1479.29万亩草场(禁牧草场面积48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为999.29万亩)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2023年阿克塞县遭遇严重旱灾,饲草料匮乏,对牧民生活、生产造成极大影响。阿克塞县当年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5200余万元,惠及1026户农牧民,为群众下了一场“及时雨”。这场雨不但下在了干旱的草场上,更下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酒泉市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效益提高,带动牧民收入稳步增长,草原生态、牧民生活、畜牧业发展全面持续向好。随着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的深入落实,将进一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农牧民生活改善、草牧业生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草原保护意识,实现牧区生产生活生态互促共赢。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