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的武山县四门镇下湾村凉风习习。鱼塘边,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 陇上菜都•十有武山杯”甘肃武山选拔赛暨甘肃省第二十届钓鱼锦标赛总决赛刚刚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68名垂钓大师、钓鱼爱好者齐聚垂钓基地,挥竿竞技,尽享渔趣。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过去,垂钓被认为是消磨时间的活动,但随着户外休闲运动的持续火热及短视频、直播等产业的加持,垂钓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活动走向运动,从运动成就产业。武山县垂钓赛事接连成功举办的背后,是资源禀赋、政策引领和项目带动等因素协作的成果。
近年来,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积极谋划生态渔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渔业养殖做供给、农文体旅促融合、垂钓赛事做市场的渔旅综合体发展路子,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科学规划,提升产业引领力。武山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质清澈,水温适宜,溶解氧含量高,为发展渔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多次邀请专业团队进行水资源调查与评估,经过踏勘和科学论证,按照构建渔业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总要求,规划建设了苗种繁育建设中心,商品渔业养殖示范引领区、休闲渔业开发区,水产品冰鲜储藏和冷链加工销售基地为一体的“一中心、两区、一基地”渔旅综合产业园。发展了龙台冷水鱼一条沟、四门鲟鱼园、马力九九泉冷水鱼苗种场等17个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带动了马力镇南阳村、龙台镇青山村、四门镇湾儿村等8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渔业示范场建设,为群众脱贫致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项目带动,夯实产业基础。武山县四门镇下湾村渔旅综合体示范基地,是集水面养殖、休闲垂钓、渔业增殖、稻渔共生的渔旅综合示范基地。基地占地30亩,该项目由县畜牧中心经过两年的论证指导立项实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0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鱼池1个,二期投资50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鱼池2个并配套道路、机井及生产管理设施。该基地自2024年7月建成以来,已成功举办垂钓赛事5场次,吸引全国各地的660余名钓友同池竞技,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已积累村级集体经济45.6余万元,下湾村也成为了全县渔业助推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据统计,2024年,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渔业发展项目资金602万元,新改扩建鸳鸯镇盘古、温泉镇赵河等村鱼池8个,累计改造面积190亩,成功打造了鸳鸯盘古“种养+产学研”循环发展田园综合体和温泉镇赵庄“标准化养殖+休闲垂钓”农旅融合示范点。全县渔业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产联动,推动融合发展。为提升渔业附加值,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在稳步推进冷水鱼扩规增量的基础上,坚持三产联动,探索推进了“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品初加工+品牌宣传销售”发展新模式,助推产业融合发展。据统计,2023年累计投入240万元,实施了甘味水产品初加工设施项目,建设了冷水鱼初加工设施设备生产线,发展冷水鱼水产品初加工切片、真空包装产品,开发水产品预制菜,实现了全省全市初加工领域的新突破。今年,又积极开展了“武山县冷水鱼”地理标志认证工作。通过养殖生产、渔旅融合、生产加工等一、二、三产综合渔业项目的实施,全县渔业产业链得到高质量延伸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有规模养殖户40余户,水产总面积470余亩,其中冷水鱼养殖面积170亩,产量超过280吨,渔业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
展望未来,助力乡村振兴。四门下湾村渔旅综合体示范基地是武山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实践,项目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推动了渔旅产业综合发展,为当地群众和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下一步,武山县将继续以生态渔业综合体发展为导向,不断发挥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突出抓好苗种孵化、养殖规模提升和龙头企业的培育等工作,全力打造以冷水鱼养殖为核心、附属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渔业集群链,打造更为优质的冷水鱼养殖、加工、休闲观光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鱼旅综合体特色乡村振兴样板,让冷水鱼养殖产业真正成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富民产业。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