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五良”驱动助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肃南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聚焦打造百亿级肉牛产业集群工作要求,立足绿色高原资源禀赋,狠抓政策引导、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品牌创建和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稳步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年末,全县肉牛存栏达到10.96万头、出栏6.39万头;培育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99户,牛存栏千头村达32个,万头乡(镇)达到4个。
育良种强品质。2024年投入项目资金115万元,繁育和引进“肃南牦牛”优质种公牛118头;落实县级扶持资金45万元,补助优良种公牛150头,在皇城、大河等乡(镇)建成“肃南牦牛”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基地,采取“投公还犊”方式完成牦牛复壮提纯1.2万头以上;培育杂交娟姗犏牛初见成效,争取肉牛良种补贴冻精10000支,扶持11家肉牛冻配点,完成肉牛冻配5280头,全县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高代肉牛杂交种群达到1.8万头。
建良舍强基础。依托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万头牛场等项目,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养殖标准,大力推行“整村推进、分户饲养、小规模、大群体”扩繁模式,持续提高肉牛规模化程度和产业聚集度,争取落实畜牧业补贴及项目资金7项4.3亿元,建成养殖棚舍2.18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养殖棚舍,储草棚,青储池320座,建成防疫注射栏80个。
储良料强链条。坚持以需定产、草畜配套,大力发展紫花苜蓿、饲用燕麦等优质饲草,争取资金122万元,深入实施粮改饲等涉草项目,全县完成人工牧草种植14.27万亩,争取高产苜蓿项目260万元,建成10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初步构建草-畜-草产业发展循环体系,培育牧草加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全县优质饲草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量达12.5万吨以上,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饲草料。
推良法强手段。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组建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专家服务团队,与兰州大学联合制定天然草原修复、饲草生产加工、畜禽标准养殖等“五大体系”技术规范标准。同时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农牧民发展肉牛产业注入“强心剂”,对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头以上的养殖户发放10—20万元的贷款并全额贴息3年,共发放肉牛贴息贷款683户10230万元;落实农业保险资金1066.5万元,承保牦牛8.31万头,牦牛承保率达到87.83%,有力有效促进牛产业发展,逐步探索出了“农牧户抓繁育、养殖小区调架子、大户抓育肥、专业组织抓流通”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业”发展格局。
抓良医强保障。严格落实动物防检疫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苗和常规疫苗强制计划免疫,以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9%以上,常见多发疫病做到应防尽免;全面推行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全面实行县城周边乡(镇)、村牛定点屠宰,屠宰牛受检率、检疫出证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