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帮民带民谋发展 合作共赢助脱贫
成县是全省秦巴山片区特困县之一,全县有102个贫困村,贫困户1.18万户,贫困人口4.225万人。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成县鑫园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社会扶贫责任,依托合作社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探索创新了五大发展机制,四大扶贫措施,为全县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树立了榜样,总结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帯贫经验。目前合作社有种植户1300户(其中贫困户394户,每年户均增收3300多元),种植面积16000多亩,种植范围辐射陇南的成县、康县、西和、徽县、两当等5县。201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产业扶贫先进集体”,被陇南市妇联评为“全市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2017年经营收入达到1208.5万元,经营利润185.7万元,年终分红129.9万元。2018年4月被中共成县统战部确定为非公企业百企帮百村“示范点”。
一、脚踏实地探索产业扶贫之路。2012年合作社成立以来,以“敢于人先、领着群众干,勇于实践、做给群众看,探索模式、带着群众富”为目标,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集中精力抓发展,真抓实干投真情,一步一个脚印,一心一意带民富,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中,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好评。合作社发展到目前共走了三步:第一步是培育产业,利用了撂荒土地种植中药材,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就业难的问题;第二步是初加工,产业发展起来后,农户卖药难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外地客商压低收购价格,而且后期零星药材无人收购,农户得不到应有的收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倒逼该合作社进行中药材初加工,有效解决了农户买药难的问题,同时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但给企业增加了风险。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保障,企业没有效益,就不能科学健康的发展,那么农户的产业就得不到保障。为了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农户发展产业有依托、有保障,合作社走了第三步,成立了甘肃鑫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强化市场对接,延伸产业链条进行深加工,目前已建成了四条生产线(桔梗菜、坚果炒货、蒲公英代用茶及农产品生产线),将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桔梗加工成桔梗菜,蒲公英加工成蒲公英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为电商保障了充足的货源。
二、探索创新建立帮带扶贫模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作社通过逐步健全和完善五大发展机制、四大扶贫措施及三大信息渠道,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入股社员及务工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切实增强了发展后劲,为全县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做出示范、提供了经验。五大发展机制:提升专业化水平、实行二次分红、开展互助帮扶、健全奖励机制、发展电商产业;四大扶贫措施:入股合作、免费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免费供应农资;三大信息渠道:农产品电商销售、信息发布及培训、产品溯源建设。通过前往贵州学习“三变”改革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成县中药材发展的“三变”模式,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农村群众入股投资、共同发展。以生产经营入股 、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财政资金入股、现金入股、土地托管入股六种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8年“三变”改革现金入股43户,入股资金63万元,土地入股280亩,入股农户78户,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三、真情实意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精准扶工作开展以来,合作社先后免费为镡河乡石榴村、阳坪村、黑沟村、陈院镇七盘村,鸡峰镇阴湾村、左山村,宋坪乡宋山村、李家梁村,黄陈镇石榴湾村等全县十多个贫困村、贫困户免费发放总价值60多万元的中药材种子8000多公斤、中药材专用肥40多吨,免费技术培训27期,培训人次16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次(其中老人和妇女700多人次),共计支付务工薪酬140余万元,务工人均增收1400多元。截至目前,全县有9家村集体入股55万元、23户贫困户入股资金113万元,保底分红每1万元每年800元,近几年为农户累计分红达300多万元。(成县产业扶贫督导工作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