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行业信息 处站动态 农牧推广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企业之窗 农资购销 书画艺术
Logo
甘肃三农在线 >> 行业信息 >> 浏览文章

扶贫车间“钱”景好

2018年08月07日 甘肃经济日报 李娟淑 字体:

——静宁县界石铺镇搭建产业扶贫“新实体”

在静宁县界石铺镇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旁一座新建的扶贫工厂内,一颗颗小小的山毛桃核“串”起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随着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红色小镇”界石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创新调整扶贫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党小组+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的产业扶贫模式,创办扶贫车间,努力让红色小镇的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该镇的“扶贫车间”是以山野毛桃为原料,经过挑拣择类、浸泡清洗、去皮打磨、打眼凿孔后,再按照设计制作的产品将之串接编织、包装缝制成成品推向市场。

冯爱琴、张晓静、张瑜……这里的每一个工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贫困户”。

“一道工”冯爱琴负责的工序是按颗颗大小分拣桃核,浸泡、冲洗、晾晒,打磨圆润后再细细刷掉残留在纹路里的杂质,这就是山毛桃核工艺品繁杂的初道制作工序。接着就是在极速运转的钻孔机前,由“二道工”张晓静负责为桃核打眼凿孔,这是制作中最需要集中精力、分毫不能差的一个步骤。而由“三道工”张瑜带队的下道工序,就是需要人手最多的部分了——串接编织、缝制套装。一条条红玉线左扭右绕,来来回回,串好以后就是给编好的毛桃核“上里子”,即按照产品的大小规格形状,用绣线针脚缝制在软布垫上。这样一件成品就制作出来了,再把它们铺到二楼地面上继续通风阴干,以保证干燥度和鲜艳的色泽度。

每一位工人的手艺已练得足够娴熟。作为该镇崔岔村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张晓静,她没想到今天可以凭着编桃核在家门口“就业”,而月收入足够她养活老人和孩子了。

和她一起的30多个姐妹,都是该镇继红、崔岔、二夫等临近村庄的贫困妇女,以及带孩子在镇上读书的留守妇女。

“刚开始是我们寻找邀请贫困户进入扶贫车间,但现在主动前来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作为车间总监的李旺霞是界石铺镇政府的一名干部,据介绍,《扶贫车间技术员合同》和《扶贫车间管理委员制度》里明确制定了支付劳务报酬的标准、方式、时间。“工资按合格产品数量月结算,实行现金支付。”

30多岁的郑十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俩孩子都在镇中心小学上学。由于丈夫在外打工,她只能独自带着孩子在镇上租房上学。后来和张晓静一样在车间主任赵文学的劝说下加入编织队伍,成为首批编织合作社的成员,现在的她已经是车间里的师傅级的人了。

实际上,每年镇上都有一大批给孩子伴读的流动妇女。自从镇上有了手工编织山毛桃的扶贫车间,让她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围着扶贫车间的操作台,郑十月笑呵呵地说:“国家扶持政策这么好,让我们不但能照顾家庭,还能打工挣钱。脱贫致富靠双手,合作社里找出路,这句话一点没错。”

7月初,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会长吕伟民一行来静宁县调研对接帮扶工作,实地考察了界石铺镇扶贫车间,并就山毛桃汽车坐垫经销达成了初步协议,将通过淘宝店铺线上成交100个坐垫,20套汽车坐垫,交易额达2.5万余元。

接到订单的车间主任、崔岔村致富带头人赵文学,信心满满地说,有这样的大企业相信他们的产品,助力他们的脱贫,他们更有信心以更高质量的成品回报市场。

车间总监李旺霞,作为车间的整体规划负责人,面对贫困户的脱贫压力,这个28岁的姑娘,却用她两年“大学生村官”做电商的经验,统筹把握着各个环节。她告诉记者,想把更多的贫困户带入脱贫致富机制,让贫困户通过就近、就地就业来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的责任就是做好产品推介和销售,让贫困户参与利益共享,让贫困户把钱真真实实攥到手里。”李旺霞说。

扶贫车间自创办以来,已实现线上线下成交额6万余元,线上订单覆盖13省11市。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甘肃农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农在线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590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