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将科技论文书写在田间地头
从整地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测产,沿着农业科技试验推广的技术路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农民一起抢农时、谋农事、兴农业,将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将科技论文书写在了万顷大地上……
连日来,迎着料峭的春风,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师们,在该县打造的位于清泉镇南湖村的马铃薯垄膜沟灌万亩示范区,为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开始了一年的“精耕细作”。
“通过试验,可以筛选出适宜我县推广的最优马铃薯品种和最佳的施肥配比,为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撑。”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耕地质量管理股室负责人刘祁峰介绍说,这项技术推广试验配套早熟品种引进、隔沟灌溉节水、有机肥替代化肥等10项试验,是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探索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提升垄膜沟灌技术的关键,将为全县旱作节水农业释放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示范区就是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试验田,是农技师们倾注心血书写的科技“论文”。据了解,该县为了全面开展农业新型技术推广,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山马路沿线清泉、位奇、李桥、大马营4个乡镇,打造了2万亩的马铃薯垄膜沟灌万亩示范区。同时,将依托核心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建成种薯扩繁和商品薯生产样板示范区,为打造农业特色种植产业,注入强劲、稳定的综合增产技术力量。
在该片示范区上的马铃薯种植大户梁兴,是大马营镇新泉村人,拥有多年马铃薯种植经验的他,深深体会到了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价值所在。从品种筛选到机械收获,每一各环节都有相应的成熟技术指导,从摸石头过河到各项技术流程了然于胸,梁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他本人也俨然成了马铃薯种植的“土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和现成的技术比对,他对马铃薯的施肥配比有了理性的认识。“以往由于过度追求增产和经济效益,对有机肥认识不足,化肥用量过大,造成了土地板结严重,产量反而降下来了,现在使用有机肥后土壤改良效果十分明显,还是要相信科技的力量。”农民对科技的“话语权”,是农业技术推广进步的最好体现。
近年来,该县坚持绿色、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围绕产业、质量、产品价值主线,推进要素、技术、模式集成创新,通过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实现了6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覆盖,成功推广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以及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落脚点在于成果转化。该县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按照抓点带面,抓面促点的原则,科技兴农的农机推广服务“直通车”实现了“零距离”“无差别”直通服务,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打造马铃薯垄膜沟灌万亩核心示范区1个,2个千亩马铃薯物联网智能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核心示范区4个,采集化验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土样1个、省级长期定位监测点土样3个、耕地质量调查点土样62个,4个智能化配肥中心、8个“千乡千店、一屏一机”掺混配肥网点和46个配方肥销售网点。随着一大批优质高效富农、兴农的技术在田间地头、果蔬大棚的落地生根,为该县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