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行业信息 处站动态 农牧推广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企业之窗 农资购销 书画艺术
Logo
甘肃三农在线 >> 三农人物 >> 浏览文章

崔增团:把论文写作陇原大地上

2021年05月17日 甘肃三农在线 宁静 字体:

——记2020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获得者崔增团

崔增团:把论文写作陇原大地上

为大力宣传我省在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朱存成、张浩军、张雅萍(女,藏族)、宋玉凤(女)、贺小东、崔增团、傅廷栋、翟宗亮 、潘吉祥、兰州市肺科医院2020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荣誉称号,授予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1个集体及杜永卫、赵丹(已故)、赵丕、姜波(女)、胡斌、徐文国2020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荣誉称号。

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会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随着时间的累积汇聚成一股股推动陇原崛起的力量之源!

事迹简介:

崔增团,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现为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站长,二级研究员。

崔增团同志长期从事土肥水技术推广工作,研发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破解了北方农业抗旱难题,被称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年推广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创新的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年推广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达到了年节水10亿方,增效12亿元的目标;提出的“增、改、提、防”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年推广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特别是近年来,紧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一线开展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强化技术机制创新,集中精力抓点示范,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崔增团同志先后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重大项目15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地厅级一、二、三等奖5项,在国际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4篇,出版专著15部。先后获农业部“全国农民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获得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优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甘肃省 555 创新人才”,中国科协九大代表,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

崔增团:把论文写作陇原大地上

确立农田节水思路,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研究提出了甘肃中东部旱作区以“集” 水、 河西走廊及沿黄灌溉区以“节” 水、 南部山区以“截” 水即三“J”甘肃节水思路,为甘肃农业节水找到了突破口。特别是探索创新出的“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这一技术如今在甘肃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亩均增产粮食30%左右,并在北方同类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了旱作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的新路子,为甘肃粮食生产稳定在1100万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灌溉农业区,创新提出了“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垄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达到了年节水10亿方,增效12亿元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特别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达到200万亩以上,取得了节地10%、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以上的目标,实现了由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由大水浇地向根部浇水、由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由水肥分开向水肥耦合、由单一技术向综合管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等“六个转变”。

推广测土施肥技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照“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的16 字方针,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出了操作性强、实用性高、推广性好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组织实施了化肥零增长行动,累计采土化验34万个,安排田间试验9800余项次,年推广面积5000万亩以上,累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21亿亩次以上,全省累计减少化肥施用量(折纯量)约18万吨(以2015年为基数),达到了亩节省化肥5 公斤、亩增产30 公斤、亩节本增效35 元以上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进了农民施肥观念,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总结研究出了“增”(增加有机肥投入)、“改”(改造以旱薄地、坡耕地、盐碱地、沙化地为主的中低产田)、“提”(提高水肥利用率)、“防”(防止土壤退化和农田污染)四大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思路,累计申请中央及省财政资金2.6亿元,推广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组织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试验研究探索出了盐碱地综合改良、秸秆还田快速腐熟、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增耕地快速培肥等 “四大”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通过多年实施,年推广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项目区耕地地力等级提高了0.5 个等级,达到了亩增产50kg、亩节本增收150 元的效果,优化了全省土、肥、水资源配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集中精力抓点示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组建了不同专业技术指导组,创新出了中药材种植“1+2”(1袋配方肥加2袋生物有机肥)、“1+2+1”( 1袋配方肥加2袋有机肥加1袋微生物菌剂)技术模式,果蔬“畜-沼-果(菜)、有机肥+绿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堆肥+秸秆覆盖技术模式,旱作区马铃薯、果菜软体水窖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中精力抓点示范,在全省不同区域打造了马铃薯、蔬菜、中药材、果树等精品示范区,有力地展示了土肥水技术成果,带动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省优势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研究优势作物土壤连作障碍微生物技术,地膜替代技术,畜禽粪污堆沤腐熟技术,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强技术宣传培训,促进技术落地生根

注重科普技术宣传培训,先后培训基层技术骨干1.6万人次,直接培训农民128万人次,培训种植大户及科技示范户6480户,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素质,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懂科技、爱科技、献身于科技,把满腔的工作热情倾撒在了甘肃的土地上。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全省扶贫攻坚战中,崔增团与贫困户同吃住,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急所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早在2012年,结对帮扶古浪县西靖镇古山村时,确立了该村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子。通过帮扶,使该村羊存栏量由原来不到1万多只达到了现在的2万只以上。引进应用牛羊粪堆沤技术,扶持该村建成了面积达2000平米的家畜粪污腐熟场,不仅消纳吸收了本村的牛羊粪污还辐射到周边5个村庄。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耕地地力,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古山村2016年通过了贫困村脱贫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2017年,又承担起了甘肃深度贫困地区陇南市礼县草坪乡下草川村的帮扶工作,在确立了该村以养殖业和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子基础上,他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扶持该产业,并组织联系相关企业支持省农业农村厅帮扶的12个贫困村和其他有关部门帮扶的贫困村,筹集有机肥和配方肥2000多吨,并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2018年以来,作为岷县产业扶贫督导队队长和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工作组组长,三年来,他多次深入岷县,走遍了岷县的山山水水,查看180多个贫困村,走访了1000多贫困户,走坏了膝盖,磨破了鞋底,摸清了岷县贫困的主因,提出了岷县以“一圃两区三片带”的中药材提质增效大发展的思路,制定了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科学施肥技术方案,先后争取扶持资金1600多万元,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支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特别是最近70多天,他赴岷县连续在第一线开展帮扶工作,指导中药材标准化生产,规范提升合作社,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整治人居环境,落实灾后保险理赔,帮助改造棚圈厕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经过帮扶指导,有力地提高了岷县脱贫攻坚成色,促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岷县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级验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崔增团:把论文写作陇原大地上

崔增团:把论文写作陇原大地上

崔增团同志30多年来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甘肃,为甘肃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脱贫致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促进全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韩文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甘肃农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农在线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590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