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徽县农技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探索绿色生产发展新路子,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和带领县乡农技人员积极实施科技项目,广泛开展科技培训,试验研究和示范点建设,加大集成增产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普及力度,帮助农民实现丰产增收,夯实现代种植业发展的基础,确保粮油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努力提升农技推广新水平,开创了农技推广新局面,为加快徽县现代化农业进程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实施科技项目 努力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采取“项目+集成技术+专合组织+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徽县2017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2017年耕地质量保护与化肥减量增效、2018年省级财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耕地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推广、2018年小麦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等科技项目7项。通过项目实施,扶持家庭农场5家,培植发展科技示范户1.3万户、专合组织53家,促进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确保了粮油面积稳定和生产安全。县中心与种子管理站协作,指导华奥、陇源、兴达等种业公司,创建小麦良种繁育田3万亩,生产优质良种 1200万公斤以上,重点满足了我县贫困山区乡镇贫困用种需求同时,解决陇南其余各县及天水、甘谷、张家川等地因阴雨种子霉变的缺口问题。
二、强化试验示范 促进丰产增收
采取“技术人员+科研院所+专合组织+试验示范基地+成果普及推广”的工作机制,开展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在全县各乡镇共完成粮油作物品种对比、秸秆不同量还田筛选、秸秆不同粉碎程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栽培技术不同栽培模式、施用商品有机肥用量、新型化控剂吨田宝喷施剂量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新型肥料 5类 165项次,为制定推广农技推广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全县创建了玉米机械籽粒直收及耕地质量提升集成技术、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5000亩订单优质冬油菜示范基地、2000亩绿色大豆高产高效订单生产基地、千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3个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和典型带动性强的科技示范亮点,充分发挥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广普及良种、测土施肥、耕地质量提升、病虫害绿色融合防控、粮油作物机械化栽培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使我县粮油生产在遭受低温冻害、暴洪、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情况下,仍然稳中有增。据调查统计,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4.09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16.09万吨。油菜面积7.01万亩,总产0.75万吨。
三、实施防灾减灾战略 实现节本增效
加强了对我县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西瓜、三蒜、烤烟等农产品产地检疫和调入我县的种子、苗木和鲜活农产品的调运检疫,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围绕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报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组织种植大户和村级组织及11家病虫专业专业合作社,采取由专防组织代防代治、村级组织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5万亩,最大限度降低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危害程度,挽回粮食损失1000万公斤以上。县乡技术人员及时制定减灾措施,积极指导农户防范了4月-7月霜冻、暴洪等自然灾害。配合县财险公司在13乡镇130个村, 7163户,3个玉米制种企业,7个种植大户,1个农民合作社,开展玉米保险73782.02亩,为受灾的 7185户农户进行了赔付,确保受灾不受损。
四、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全力助推脱贫摘帽
按照省、市和县上的安排部署,县农技中心选派18名技术骨干组成3个工作队,进驻高桥镇李坪村、水阳镇石滩村和两垭村,安排3名农技人员员进驻嘉陵镇黄桥村,麻沿河镇屈兰村、胡广村,严格按照上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度要求,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时,探索“技术部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订单生产生产基地”的扶贫模式,与甘肃兆丰农业有限公司、陇南金种子种业公司、徽县华奥公司等协作,开展“百企包百村”活动,扶持创建大豆、小杂粮、小麦、油菜等生产基地,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和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努力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路子,助推贫困户丰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五、加强合作交流 提升技术研究水平
采取科研院所+技术+公司(专合组织)+基地+示范户的模式,加强了与省市县业务部门的协作交流,开展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和玉米螟、二代粘虫,大豆食心虫等为主的粮油作物重大疫情发生程度,小麦条锈病转主寄主小檗生长现状,冻害、暴洪灾害等调查工作,为指导农业生产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在全县五乡镇10村选择有代表性的110户农户开展了农业污染源(肥料和农药使用量)普查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多项科学化指导意见和生产建议措施。与中国农科院专家加强交流对接,引进中黄系列大豆新品种15个,开展大豆品种试验筛选及产业发展研究;与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植保研究所、陕西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协作,建设徽县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抗条锈病小麦品种选育种和技术研究。配合甘肃电视台“话农点经”栏目记者拍摄制作“陇南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及兰天系列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专题,宣传和展示了徽县持续性推广应用小麦抗锈品种防控条锈病的技术成果。组织7名技术人员开展小麦抗锈性和抗赤霉病田间鉴定2次,采集样品100份,进行小麦锈病生理小种和赤霉病病原菌鉴定。与省农技总站和河南周口农科所等单位协作,开展了大豆食心虫发生习性及规律研究。
六、培育新型农民壮大农技队伍
针对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力量薄弱问题,采取“专家技术团队+涉农技术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实训基地观摩交流”等培训模式,着重加强骨干农民、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技能培训和扶持力度,培养村、社级科技人才,努力壮大农技服务体系技术力量。今年以来,邀请中国农科院、省农技总站、省农科院等专家开展了“农作物重大疫情防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徽县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等专题培训讲座3次。组织县中心技术人员和华奥种业公司,金种子种业公司、荣飞种植等专合组织负责人共43人,先后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天水农科所、甘谷和清水县,观摩筛选引进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参加第二十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和第三十四届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器械交易会。配合县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15天,配合县执法大队开展经营从业人员培训3天,结合精准扶贫开展农业实践技能培训 12 期次。通过培训、引导和项目扶持,参与农技推广的骨干农民、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负责人等新型农民不断增加,壮大了乡村社级服务网络,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创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的良好格局。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