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要闻 农业农村 水利资讯 甘肃林草 乡村振兴 甘肃供销 农业科学 甘肃农垦 气象信息 畜牧兽医 甘肃农机 耕地保护 农技推广 市县新闻 乡镇动态 农资信息 农企之窗 三农人物 书画艺术
Logo
甘肃三农在线 >> 三农人物 >> 浏览文章

祁连山的守护神——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

2020年07月09日 甘肃科技报 武文宣 魏静妮 字体:

专家简介:

刘贤德  中共党员,汉族,甘肃省金塔县人。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治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遥感学会理事,甘肃省生态学会理事。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科研项目(课题)32项,获奖成果17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科普作品3部。由他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由他主持完成的《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祁连山药用植物研究》《甘肃省祁连山经济真菌及生态区系研究》《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西北地区(甘肃、宁夏及陕西)主要典型森林类型净生产力多尺度长期观测及评价研究》等多项课题,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特别是祁连山区研究的空白。主持和承担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11项。

祁连山的守护神——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

【编者按】  祁连山,一条两亿年前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山脉。它犹如一条巨龙,横亘东西,涵养文明。正是因为祁连山的存在,才有了极地冰川,才孕育出一条条河流。它不仅养育了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还成就了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如今,祁连山生态资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的国家战略,不仅关系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命脉,也让一代又一代祁连山下的科技工作者们实现了自己的“初心”与“梦想”。

在张掖周边,人们都知道一名“土生土长”的科学家。他默默奉献、初心不改;他不求名利,克难攻坚,被业界誉为祁连山的守护神。

36年来,他奔走于千里祁连山脉,致力于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改善,致力于绿洲农业发展,致力于河西荒漠化治理,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就是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贤德。

不忘初心  扎根祁连山区追逐梦想

1980年,农家子弟出身的刘贤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张掖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带着最初的迷茫和失落,刘贤德背着铺盖卷儿下林场、进山区。一直向往山清水秀的南方城市的他,很快就被祁连山的神奇所征服。于是,他决定做一名祁连山的好儿子,为干旱贫瘠的河西走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祁连山的博大精深和河西走廊的丰厚积淀,激发了他的历史责任感,也成为他放飞理想的蓝天。

“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夜晚照明用的是煤油灯。”这是早年刘贤德参加工作时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为了保护好这座“母亲”山,刘贤德和同事们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祁连山的守护神——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

刘贤德研究员(中)查看祁连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情况。

白天出门,他要和同事徒步20多公里,去观测区作观测记录;晚上回来,他得赶紧生火做饭。夜晚,就趴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处理白天采集的样本。夏日山洪暴发,道路被冲成了沟壑,冬日遇上大雪封山,断粮缺菜更是家常便饭。

刘贤德带领记者爬上一座小山,体验了一趟巡山观测。路上,他给记者讲起了同事张学龙的故事。

1985年9月的一天,张学龙独自一人前往一处海拔较高的区域进行观测。临近山顶时,不慎滑倒,左脚被两块巨石死死卡住,一时无法动弹。观测区远离驻地,周围荒无人烟,张学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困近24小时后,同事们在这处乱石堆里找到了已不省人事的张学龙。“他被困后写下的‘遗书’里,写得最多的是后续工作怎么开展。在医院刚清醒,第一句就问观测数据还在不在?”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刘贤德仍唏嘘不已。

张学龙的故事所体现的正是他们这些科研人员不畏艰苦、潜心科研的科学精神和对祁连山的一份深厚感情。

出生在酒泉市金塔县,工作在张掖,除了西安求学的4年,刘贤德从未离开过河西走廊。从川区林场到山区深处潜心进行科学研究,内容涉及森林资源保护、良种繁育、生物多样性及森林生态、森林水文等多个学科领域。

“我们眼前一望无际的祁连山大森林,带来的不仅仅是绝佳的风景,它还如同一座巨大的‘绿色水库’,掌控着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平衡。”说起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巨大作用,57岁的刘贤德打开了话匣子。“水源涵养林是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心脏’,失去了水源涵养林,河西绿洲将不复存在!”刘贤德表情严肃地说。

致力科研  服务生态大局惠民生

巍巍祁连,不仅提供了生命之水,还孕育了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河西绿洲。在世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祁连山的水源调节能力和供水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何把祁连山生态保护、林业发展与绿洲供水安全有机结合,提升“一山一水”生态屏障、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祁连山在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成了摆在刘贤德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祁连山的守护神——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

刘贤德研究员(中)和科研团队成员在一起做实验。

近3年来,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刘贤德和他的科研团队全力配合张掖市对涉及祁连山区矿山、水电、旅游等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深入调查研究,邀请院士、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开展祁连山矿山、水电及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论证及方案编制工作,推进祁连山生态修复治理进程。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刘贤德被聘为甘青两省联席专家和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带领科研团队配合并参与完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区划方案编制及勘界工作。

36年来,他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开展了气象、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18类120多个因子的监测与研究,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祁连山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生态要素的演变规律。

“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地理科学是一个异常辛苦的学科。祁连山及黑河流域生态系统非常复杂,决定了保护祁连山生态面临的技术问题也非常复杂。” 刘贤德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数十载的艰辛探索和研究,刘贤德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累计攻克完成科研项目140余项,6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市级科研奖励,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授权软著13项、出版学术专著9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实施的《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项目》,首次在全省范围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既为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生态补偿和甘肃绿色GDP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撑。承担的《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监测与增贮潜力评估》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特有树种文冠果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和在干旱半干旱区文冠果生态产业的开发应用,不仅推动了文冠果产业在西北地区的推广和快速发展,还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资源保障。我们开展的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祁连山药用植物、祁连山经济菌类等研究,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副院长金铭说。

刘贤德和他的科研团队为祁连山生态保护、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在学术建树、人才培养和林业科研项目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刘贤德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获得“中国林学会第六届劲松奖”、“甘肃省林业青年科技奖”等多项科技类奖项。

2015年,前来祁连山腹地拍摄“黑河分水十年”专题片的央视记者采访了刘贤德之后,当晚就在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的休息室里,写下了新闻报道,将他常年坚守寂寞、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用精炼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短暂而浓缩厚意的镜头通过《新闻联播》播出。

搭建平台  建设一流科研人才队伍

千年祁连冰封闪耀,不绝弱水亘古绵延。祁连山脉以其神奇的自然禀赋将广袤的西部沃土蕴育滋养,让诗人们的赞美一唱千年。“情系一山一水、守护绿水青山”是刘贤德和科研团队共同的初心和信念!

祁连山的守护神——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

刘贤德研究员(左)向省草原总站的干部介绍祁连山野生植物物种。

多年来,刘贤德率领科研团队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先后建成国家引智示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祁连山特有植物繁育及推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森林生态与冻土水文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等16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为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同时,借助科技平台,主动与中科院、中国林科院、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0多家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外相关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每年派送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院校进行学术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我们在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超常规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12名、硕士24名,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柔性引进院士及高层次人才人员150余人,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团队的科研力量和技术水平。研究院先后有20多人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刘贤德告诉记者。

三十余年的回眸,刘贤德以他坚忍不拔的毅力,留下了探索者的艰辛足迹。面对各种荣誉,刘贤德心情平静,依然忙于科研。他常说:“荣誉属于长期以来默默奉献的全体职工,我们付出青春和汗水,换来的是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万古长青。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任重而道远,我愿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祁连山的科学研究事业。”

编辑:庄宁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甘肃农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农在线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590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