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要闻 农业农村 水利资讯 甘肃林草 乡村振兴 甘肃供销 农业科学 甘肃农垦 气象信息 畜牧兽医 甘肃农机 耕地保护 农技推广 市县新闻 乡镇动态 农资信息 农企之窗 三农人物 书画艺术
Logo
甘肃三农在线 >> 三农人物 >> 浏览文章

农村出身,这个陕西人一年争取资金1600多万,仅4年全村脱贫

2021年03月04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snzx 字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西北,以兴农兴学为己任,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西农人勇担使命,冲锋在前,用所学所长助力科技扶贫,现任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站长的崔增团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陇原大地,将青春与智慧献给了甘肃农业,用科技力量助力农民脱贫,2020年,崔增团当选甘肃省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

创新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千万亩

崔增团出生于陕西华阴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农村贫困、农业薄弱的现状感受深刻。1986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自愿申请来到甘肃。针对甘肃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十年九旱的现状,他积极开展研究农业高效节水工作。通过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他提出了甘肃中东部旱作区“集” 水、河西走廊及沿黄灌溉区“节” 水、南部山区“截”水的甘肃节水农业发展思路,为农业节水找到了突破口。

2003年至2005年,他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示范,最终探索出了“覆盖抑蒸、地膜集雨、垄沟种植、增温保墒”为一体的具有明显抗旱增产多重功效的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亩增产30%以上。尤其在大旱之年更显技术优势,为甘肃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被称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

这一技术相继获得2006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如今,该技术在甘肃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并在全国北方同类地区得到了大面积应用。

除了在农业节水领域的创新,崔增团还带领年轻团队探索出了“增”“改” “提”“防”四大沃土技术模式,试验研究出了测土配方施肥、盐碱地综合改良、秸秆还田快速腐熟、畜禽粪便资源肥料化利用、新增耕地快速培肥等“四大”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使甘肃省耕地地力提高了0.5个等级,化肥使用量实现了“零增长”。
8年脱贫攻坚,争取千万扶持资金
2012年,崔增团任站长的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开始定点帮扶古浪县西靖镇古山村。在对贫困户进行了逐户探访之后,他想方设法游说企业捐赠,设立了“沃土帮扶基金”,为贫困户解忧愁,为困难学生筹学费。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古山村贫困问题,崔增团为该村提出并确立了要依靠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致富思路。他动员村民建起牛羊粪平地堆沤腐熟的有机肥厂,年纯收入达30万元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不仅解决了古山村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的问题,还带动周边农户也建起了堆肥场,每户年收入5万到10万元。通过四年帮扶,古山村于2016年3月成功实现了整村脱贫。

2017年,崔增团又承担起了陇南市礼县草坪乡下草川村的帮扶工作。在这里,他因地制宜确立了该村以养殖业和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子,先后筹集有机肥和配方肥2000多吨,用以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农村出身,这个陕西人一年争取资金1600多万,仅4年全村脱贫
2018年,担任岷县产业扶贫督导队队长的崔增团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药材产业。他深入乡村调研,了解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现状,提出了提出了以岷县、宕昌、陇西等中药材大县为核心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化技 术生产科学施肥方案,先后争取扶持资金1600多万元,极大地支持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扶贫更要扶智,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崔增团始终十分重视土肥水队伍体系建设和科普知识宣传。累计培训基层技术骨干1.43万人次,直接培训农民121.29万人次,培训种植大户及科技示范户4379户,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农村出身,这个陕西人一年争取资金1600多万,仅4年全村脱贫
走出农村,乡里娃崔增团在西农为自己打开了通往不同人生的一扇窗。回到农村,科技工作者崔增团用专业知识与富农强农之心架起了城市与乡村的一座桥。脱贫不是终点,是美好生活的起点,当下,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浪潮中,崔增团也将继续坚守岗位,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甘肃农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农在线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590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