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精准脱贫
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属泾汭河特困片带贫困村,是省列“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99户806人,现有贫困户63户239人。凤凰村充分利用生态条件好、距离县城近、文化遗迹多的优势,招商引进甘肃锦绣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生态花卉园300亩、乡土树种植物园30亩,维修改造陇东特色居民窑洞39孔,新建民俗文化街、水景区、儿童游乐园和动物园,全力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垂钓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文化村。在脱贫攻坚中,凤凰村坚持以“一户一策”为抓手,围绕“一个目标”,培育“两大产业”,推行“三种模式”,实施“四大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旅游助推精准脱贫取得实成效。
一个目标:紧盯整村脱贫、全面小康目标,着力打造生态与产业互促共进、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脱贫与小康一体推进的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两大产业:一是发展“油用牡丹+山地核桃”产业。凤凰村80%的耕地为山地,去年秋季新建油用牡丹基地2150亩,套种山地核桃1850亩,预计2018年户均收入达到1.1万元。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17年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贫困户收入14万元,户均2089元。
三种模式:着眼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务工就业、务工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发挥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帮带作用,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一是“企业+贫困户”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探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把群众牢牢栓在产业链上。引导群众以废弃窑洞、土地、劳动力入股公司,按比例核算股金,采取固定无风险分红和盈利性分红的方式向群众分红。村集体整合山、水、田、林、路、广场、文化长廊等公共资源折算股金,公司每年向村集体固定无风险分红5万元。同时,按公司盈利总额的2%向村集体盈利性分红。二是“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建成立锦绣凤凰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吸收本村群众85人,其中贫困户63人,由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供料、群众分工加工,合作社按统一标准收购,批量组织销售,群众参与分红。三是“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动员本村有技术、会管理的8个产业大户,带动39户贫困群众栽植核桃+油用牡丹363亩,统一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技术和市场销售难题。
四大工程:一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多方整合异地搬迁、危房改造、道路畅通等项目,集中搬迁安置农户28户118人,完成危房改造19户。硬化、砂化道路4条15公里,整修道路林床31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农电改造、宽带网络覆盖工程。二是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完成面山绿化、荒山造林、陡坡地水土保持治理1000亩,栽植各类树种、苗木300万株,建成小品景观4处,假山、凉亭4座,打造“七彩凤凰”观光园。三是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成村部、文化广场、卫生所、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利用原有废旧窑洞、改造建成农家书屋、乡村记忆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村级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组织43名致富能人、技术能手、贫困群众到周边县区学习考察,集中举办果园管理、畜禽养殖、手工艺品制作、劳务技能等实用技术培训9期,培训群众1100多人。(泾川县产业扶贫督导工作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