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在路上攻坚拔寨在路上 ——卓尼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深秋的卓尼大地,处处涌动着精准扶贫、脱贫“摘帽”的股股激流。
卓尼县紧紧盯住“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举全县之力,聚焦扶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办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3年,卓尼县贫困人口6731户3.12万人,2017年底贫困人口2056户8676人,贫困发生率从34.4%下降到9.26%。走什么路子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发展什么产业才能确保2056户8676名贫困人口2018年整体脱贫?
补齐短板夯基础
卓尼县整合行业扶贫项目和财政涉农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向贫困片区、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着重补齐住房、饮水、道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幼儿园29所,4996名贫困家庭幼儿全部享受免保教费政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三年累计发放资助金5738万元、受益贫困学生3.58万人次,有效防止了因学致贫的发生。对1431名患慢性病贫困人口实行家庭签约服务;发挥省级医疗机构“组团式”援藏的平台作用,组织112名罹患重大疾病患者到省中医院集中救治;今年为贫困群众报销1939人次、737万元,大病救助212人次、52.09万元,基本医疗救助6862人次、2403万元。
大力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今年完成276户危房改造,全面消除了C、D级危房;通过卓尼商会向企业募捐44.7万元及砂石等建筑材料,保证了39户特困户无需贷款及借款便完成住房改造;完成10个集中安置点、4个插花安置点401户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工作。筹资1524万元改造提升安全饮水工程131处,实现100%的自然村安全饮水达标;2017年底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硬化)路,今年实施“畅返不畅”工程31项43.9公里;实现100%的自然村通动力电、通移动网络。贫困片区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培育产业促增收
“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我建起了宏旺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以现金和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带动周边两个贫困村120户贫困户入股,解决闲散劳动力24人,入股土地100亩,孕栏母猪86头,上半年产仔猪700头,计划在年底所有贫困户分红不低于8万元。”柳林镇寺台子村村民王拉目九以前靠天吃饭,生活无保障,如今依靠政府扶持,建起了养殖暖棚,有了自己的致富产业。对于今后的日子,他信心满满。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关键。卓尼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举措,因地因人因户施策,强化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技术指导和产业链培育。全县引进大型龙头企业4个,建成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18个,发展产业化企业12家,实现了15个乡镇42个贫困村全覆盖,带动农牧民群众3820户1.8万人;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66个,带动贫困户1640户。
先后在完冒、扎古录等乡镇发展犏雌牛(奶牛)养殖,带动农牧民群众3000余户;在洮砚、藏巴哇等乡镇发展当归、党参等中藏药材种植,带动农牧民群众1.1万余户;在柳林、纳浪等乡镇发展马铃薯种植,带动农牧民群众3000余户。
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高原特色种植业、设施蔬菜产业、中蜂养殖业、蕨麻种植业等五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板块。
乡村旅游富藏乡
近年来,卓尼县以大峪沟为龙头,全力打造以民族风情、休闲娱乐、生态观光、餐饮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全面推进乡村体验游、观光游、深度游。在大峪沟沟口的木耳镇力赛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打造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乡村情调和田园体验为一体的包括餐饮、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的多功能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
整合资金13.1亿元,打造了百里洮河风情线,以岷合公路、洮河卓尼段为主线,沿途乡镇村落、景区景点为节点,统筹草原、森林、河流、田野、花海等自然美景,协调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及土司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人文景观,加入智慧旅游、自驾体验、三产融合、休闲观光等多重元素,确立了景门景观打造、自驾游营地建设、绿化亮化工程推进、民居风貌改造等12个方面建设内容,有力地助推了文化旅游业、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目前全县已建设旅游专业村12个,发展农家乐130户,带动农牧户488户2200余人,乡村旅游已成为转变生产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